今天中午12時,長達兩個半月的休漁期終於結束。今天將有約280艘漁船揚帆出海,期待撈回休漁結束後的第一網魚。

    開漁後,在休漁期間感嘆海鮮太貴的市民終於可以期待平價海鮮的回歸,十天至半個月後,產自東莞本地的平價海鮮即將上市,品種也更加豐富。

    今年是南海伏季休漁的第15年,東莞共有休漁漁船403艘。根據漁業局昨日通報的今年休漁情況,今年休漁期間,市、鎮兩級財政補助休漁困難戶漁民資金120多萬元。此外,休漁期間,市漁政支隊將免費為漁民舉辦各類培訓班12期,培訓漁民969人,包括上崗證培訓班1期、四小證培訓班2期等等。

    此外,為豐富漁民休閑生活,休漁期間,各有關鎮在漁區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同時,鎮政府還為500多位漁民進行了免費體檢。

    記者采訪得知,在休漁期間,市面上多為產自省內其他地區的海鮮。“休漁的時候,我們家的海鮮都是從廣州進的,價格漲了一些,還是供不應求。”一位海鮮檔檔主陳先生告訴記者,休漁期時市場上賣的魚以冰鮮魚為主,“馬鮫魚魷魚這些每斤普遍漲了3~5元,種類也比休漁前少多了。”

    “不會這麼快降價的”,火煉樹農貿市場經營水產品的王先生說,“一般來說起碼要過個十多天,東莞這邊的魚才能上市。”王先生表示,剛開漁,本地海鮮需求很大,不少漁民在漁場附近就會賣掉,“這段時間魚價不會很快跌下去,想要吃到平價魚,起碼還得等上半個月”。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