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在“2013兩岸媽祖佑南疆”祈福活動中的臺灣與瓊海漁民座談會上,兩地漁民就遇險救助、水產養殖、捕撈技術等方面做了細致探討。

    臺灣漁會理事長黃一成說,臺灣目前擁有70多種食用魚和120多種觀賞魚的人工繁殖技術,達到了商業生產的程度。臺灣在循環水養殖方面起步早,應用較廣,兩岸可合作開發出一套適合於兩岸的水產循環水養殖系統及其配套設施、操作規範等,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林月英就兩岸應建立起漁業部門救難聯系渠道,及時有效處理兩岸漁船海上遇難救助事宜,加大取締電、毒、炸魚等違法行為的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瓊海市潭門鎮漁民協會會長丁之樂說,瓊臺兩地雙方要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特別是漁船在南沙生產、漁貨價格等方面信息,掌握漁船動態,合理安排生產海域,調整生產布局,提高漁業產量。每年爭取組織漁民代表互訪,進一步增進漁民之間的感情。希望臺灣漁民兄弟能在釣業、捕撈丁香魚小型圍網、燈誘魷魚等先進技術上,幫助瓊海漁業產業升級,帶動漁業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海南省政協原主席、海南省外促會會長鐘文在座談會上表示,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大漁業合作力度,漁民加強交流,深化瓊臺各個領域間合作,促進雙方經濟共同發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