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投產在即。昨日,記者就市民關心的廢水、廢氣排放等問題,采訪了武漢石化副總經理鹿令義。他表示,該工程充分考慮到了環保問題,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後,甚至可用於飼養觀賞魚類。

    日用水十萬噸 循環率達八成

    鹿令義介紹,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一期工程日用水約10萬噸,循環利用率達80%。“生產產生的廢水經過回收處理設施處理後,其質量優於國標。我們準備在廠區內建一座養魚池,用處理後的廢水養殖觀賞魚類。”他自豪地說。

    廠區下面裝有一個大“漏鬥”,可收集雨水用於生產。降雨前30分鐘的雨水,收集後將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再進入雨水池;而30分鐘後的降雨將直接進入雨水池。雨水池設有省環保廳和武漢市環保局的監測設備,可24小時在線監測。

    廠區內設有消防中隊,消防用水也來自於收集的雨水。整個廠區的事故應急池、雨水收集池、汙水處理廠,加起來一共有10.5萬立方米的存量。

    天空不見濃煙 地底建隔離層

    從廠區4號門進入,目光很容易被兩個巨大的藍色半球吸引。原來這裏儲存用煤的倉庫。“很多人看到這麼大的煤倉,還以為建了一座熱電廠。我們其實是熱電聯產,燒煤主要用於產生蒸汽,多余的才用於發電,僅配了兩個6.5萬千瓦的發電機。煤運到後,直接經過全封閉管道進入煤倉,而燒煤的排煙口也加裝了設施,用石灰石脫硫,生產過程中,不會有濃煙排放。”鹿令義說。

    此外,凡是裝卸原材料的地方,都在地底2至3米處加裝了隔離層,萬一原材料在裝卸時發生泄漏,可以保證土地不會受到汙染。

    高壓火炬矩陣 確保生產安全

    在高壓火炬區,記者看到,一根根近兩米高的火炬組成了壯觀的高壓火炬矩陣。鹿令義介紹,火炬是保證安全生產的一道屏障,用不完的氣體燃料一般會通過火炬燒掉,以免存放時造成安全隱患。

    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共有196根火炬,但為了保護環境、節能降耗,目前只點燃了兩根。這兩根火炬會一直保持燃燒狀態,確保在緊急狀態下能及時點燃主火炬。

    由於火炬燃燒的主要是高壓乙烷、乙烯和氫氣,火焰溫度很高,所以幾乎透明。其原理與家用液化氣差不多,燃燒生成水蒸汽和二氧化碳,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