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 烏魯木齊一男子河邊散步奇遇娃娃魚
8月14日晚,家住烏魯木齊市七道灣田園小區的韓克軍在水磨河邊散步時奇遇一條娃娃魚。有人觀賞它,有人想花錢買下它,甚至還有人想吃了它。韓克軍急了,打進熱線求助,最終為這個野生娃娃魚“安了家”。
韓克軍在用卷尺度量野生娃娃魚的長度。
當日20時許,記者來到韓克軍家中,見到了這條身長0.65米,體重約1.5公斤的小家夥,它頭部扁平,光滑無鱗,呈墨黑色,體表布滿粘液,腹部下的四只小爪,不時地扒著水盆來回遊動。時不時地發出嬰兒般的“哭聲”。
韓克軍告訴記者,當晚19時許,他飯後獨自一人沿著水磨河邊散步,發現河邊有一條黑乎乎的東西在緩慢地爬行。“水磨河的水比較清澈,很容易我就發現了它。”韓克軍說,湊前細看,他嚇了一跳。“它有點像魚,又不像魚,感覺是條‘怪魚’。”韓克軍回憶,“我拿起小石子試探著打中了‘怪魚’,它擺了擺尾巴,挪動了下身體,並發出嬰兒般的‘哭聲’,感覺很奇怪。”
韓克軍隨後用塑料袋將“怪魚”帶回了家。不久,捉到“怪魚”的消息不脛而走,小區內不少居民紛紛前往他家來看稀奇,有人猜這“怪魚”可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
韓克軍說:“開始大家都不清楚它的身份,鄰居們開始幫我上網查詢它的相關資料,得知如果這是娃娃魚,需要在水質幹凈、溫度低、循環活水的環境下才能保障它存活。”韓克軍家沒有專業的養殖環境,有鄰居開玩笑說幹脆吃了它,焦急的韓克軍在核實出“怪魚”身份前決定悉心照顧、保護好它。
8月15日,記者聯系到烏魯木齊漁政管理站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的工作人員。經有關專家鑒定,韓克軍家的“怪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娃娃魚。確定了它的身份後,韓克軍說:“現在好了,有更好的環境保護它了。”
烏魯木齊漁政管理站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的郝經理介紹,娃娃魚學名叫“大鯢”,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被譽為“遊動的活化石”,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大鯢不是新疆原生物種,初步猜測該娃娃魚可能是人工放生,娃娃魚目前狀態不太樂觀,已被采取隔離措施救治,後期還將對它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