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長江邊經常發現有市民善意放生一些魚類,不知是否屬於不可放生長江的外來魚種?”近日,一位熱心市民鄧先生撥打本報熱線反映了該情況,希望讓大家明白哪些物種不適宜放生長江。
記者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剛剛發布的《2013長江上遊聯合科考報告》中發現,專家已經對錯誤“放生”發出警告,因為鯉魚和鯽魚已經開始“入侵”長江上遊。
放生人群越來越多
鄧先生住在下關靠近長江水域,這兩天,他在休息期間就發現,一些市民自發來到長江邊放生一些魚類。由於事情發生得快,他當時沒有看清市民放生的魚種。
鄧先生說,近些年,每年到了國家規定的禁漁期,不少熱心市民本著體現關愛自然、保護動植物的情懷,個人自發或以家庭、單位為組織,來到長江邊上開展一些善意的放生活動,且越來越多。但根據他了解的信息,一些魚種是不能隨意放生長江的,放生者原本的善意,也會因為專業知識的缺乏,對長江生態平衡造成破壞。鄧先生說他曾經勸阻人們不要隨便放生,但人家回他漁政部門也會放養,沒有關系。他說,政府部門向長江投放的“青、草、鰱、鱅”是為了人工增殖放流。
鯉魚鯽魚“入侵”長江
在網絡上對長江放生品種的討論中,有市民總結說,“在長江中大致能放生的生命有:鯰魚、黑魚、泥鰍、鯉魚、鯽魚、螃蟹、田螺、螺螄、河蚌、甲魚。”
然而,恰恰是鯉魚和鯽魚已經成了長江上遊的“入侵物種”。今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長漁辦)共同組織了“美麗中國、生命長江——2013年長江上遊聯合科考”活動。記者了解到,科考隊在金沙江源頭通天河結古河匯流處進行魚類采樣調查,短短20分鐘捕獲3種魚類樣本,其中2種是外來種鯉魚和鯽魚。
“盡管土著種在數量上占優勢,但外來種個體優勢明顯,其中最大一尾鯉魚個體比土著魚大3-4倍。”據科考的專家分析,“雖然目前在通天河流域還沒有外來物種成功繁育的監測記錄,但已有研究表明鯉和鯽均具有很強的入侵潛力,如不加以管理,未來可能通過競爭棲息地和爭奪食物等方式對土著魚類造成威脅。”
這些魚不能放生長江
究竟哪些魚種不能隨意放生長江?對此,記者采訪了專家,據悉,為了維護生態安全,國家明令禁止將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