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鯽魚的是住在松合社區過渡房的姜阿姨,昨天一大早,她去灣南菜市場買菜,像往常一樣挑了兩條鯽魚回家。“鯽魚價格便宜,處理起來方便,所以我家經常買。”
上午10點多,姜阿姨準備午飯,開始處理鯽魚,當她剖開第二條魚的肚子,撈出內臟時,發現內臟上繞著一團白白的東西。
“這條鯽魚一斤多重,外表看上去和別的沒什麼兩樣。買過這麼多魚,從來沒見過魚肚子有這東西,仔細一看,竟然還是活的!”姜阿姨嚇得把殺魚刀一扔,慌了手腳,找來鄰居。幾個人盯了半天,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記者到姜阿姨家時,門口的空地上圍了七八個人。盆子裏,魚內臟被那個白白的東西緊緊纏繞,一頭還會變形,伸長或收縮,看得人毛骨悚然。幾個阿姨嚇得碰都不敢碰。一位大哥膽子比較大,把它從內臟中繞出來,往地上一放,足足有1米多長、1厘米寬,形狀很像寬面條,邊沿會慢慢地變成木耳狀。
隨後,記者從網上了解到,那個東西很可能是舌狀絳蟲,也就是俗稱的面條蟲。舌狀絳蟲的裂頭蚴通常寄生在鯽、鯉、鰱、鱅等魚的體腔,使寄主腹部膨大。這些絳蟲和魚的內臟緊密交錯,使消化道性腺、肝、脾等內部器官受壓迫,正常機能被破壞,最後會讓魚體瘦弱甚至死亡。面條蟲的蟲卵是通過水鳥的糞便排到水中,在水中生長,被魚吞食寄生在魚體內,繼而生長。
姜阿姨一聽說是寄生蟲,直說太嚇人,把兩條魚都扔掉了。“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買鯽魚,這下以後誰還敢吃魚啊。”
提醒
買魚最好自己殺,肉食要煮熟煮透
開發區食品安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魚身上是否有寄生蟲跟很多方面如魚的品種、生長環境、寄生蟲防範措施等都有關系。如果魚吞食了感染有寄生蟲的水蚤、生活水域中有寄生蟲存在等情況,都可能讓魚感染到寄生蟲。
魚體內有寄生蟲的情況比較常見,而且寄生蟲可大可小,如果是蟲卵,肉眼很難看到。
買魚時,要註意魚身上有沒有紅點,腹部有沒有異樣腫大,魚鰭、眼睛等部位是否有異樣,如果有,說明可能有寄生蟲。如果像姜阿姨這種發現魚肚中有“活物”的情況,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食用。
記者查詢了有關資料,市民可這樣來防範食物中的寄生蟲:
1.挑選食物時,死的蟹、魚、蝦、甲魚等不能要。買魚時,最好買活的回家自己處理,這樣也容易發現。
2.盡量不要吃醉蝦、醉蟹。另外,螃蟹長毛的腳,吃之前一定要用刷子刷幹凈。小龍蝦最好不要吃頭部。
3.煮熟是殺死寄生蟲最好的方法,吃生冷魚類、肉類和煎烤食物要適可而止,或盡量不吃。魚以及其他水產品或牛、羊、豬肉,燒透煮熟為好。
4.要註意廚房衛生狀況,砧板、刀具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汙染熟食。
鏈接
這些水產,易長寄生蟲
魚、小龍蝦、田雞、甲魚、螺、蟹等都是寄生蟲最容易藏匿的。因為吃了有寄生蟲的食品後致病的新聞層出不窮,所患的病更是千奇百怪,比如上個月末,遵義市一個小夥子因為長期吃田螺,患了寄生蟲病,全身發綠。
這裏,記者列出了幾種寄生蟲偏愛的水產。大家在享受美食時,切記小心為上。
大閘蟹、小龍蝦:肺吸蟲
眼下正是大閘蟹“橫行”的時節,膏正滿肉正肥。需要註意的是,大閘蟹的鰓位於頭胸部兩側俗稱“蟹胰”和長毛的腳這些部位都有可能存在寄生蟲。小龍蝦因為生活水質較差,體內也有可能寄生肺吸蟲。肺吸蟲一旦寄生於人的肺部,輕者可表現為咳嗽、胸痛、咯血,嚴重的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使器官阻塞,導致死亡。
生魚片:肝吸蟲、異尖線蟲
魚片切薄,蘸芥末生吃,已經成了很多人喜歡的美食。深海魚如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鱈魚等,都是異尖線蟲的宿主。而像麥穗魚以及經常用來冒充三文魚的虹鱒等淡水魚體內常常寄生肝吸蟲。
用餐者如果感染異尖線蟲,會出現劇烈的腹痛或過敏等反應。肝吸蟲主要寄生於人體肝膽管內,損壞人體肝部,患者常感肝部疼痛、腹脹、腹部不適,檢查時可查出肝功能異常。
螺:廣州管圓線蟲病
管圓線蟲幼蟲長期在某些陸生或水生螺體內發育。有人為了貪食鮮嫩,只是開水汆一下即食,人若生食或吃了不熟的螺肉就可能被感染管圓線蟲。
一旦感染了管圓線蟲,它就會在人體內遊走,鉆入腦部,病變集中在腦組織,除大腦及腦膜外,還包括小腦、腦幹及脊髓等處。輕者臨床癥狀為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嚴重的會發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
田雞:裂頭絳蟲
田雞體內可能含有大量的裂頭絳蟲的幼蟲,這些幼蟲一旦進入人體後,容易寄生於軟組織及內臟。它們具有極強的活動能力。如果寄生在要害部位,會引起失明、癱瘓、抽搐、癲癇發作等並發癥,嚴重的還會引起死亡。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