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童年怎麼度過的呢?在井邊數過“姑呆”,在小溪的石頭下抓過“石凍”,還是在稻田裏捉過“冰斑”?那時的您也許想不到,那麼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今天卻難覓蹤影,甚至當它們重現時,您會啞然失聲,忘了它們叫什麼了吧!

    那些年習以為常的它 小夥伴們還找得到嗎

    “姑呆”在背部的支撐下“走路”,模樣十分可愛。

    會走路的怪魚

    原是常見的“姑呆”

    “朋友給我們三條‘怪魚’,放在地上會‘走路’。”市區紅梅新村的郭女士說,前段時間她媽媽出門散步,回來時帶了三條“會走路的魚”,周圍的人都不知道是什麼魚。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紅梅新村郭女士家,只見3條“怪魚”在塑料盆裏搖頭擺尾,十分靈活,其中一只大的,身長大概有17厘米,另外兩只較小,身長七八厘米。“怪魚”魚頭較大,有一對突出、發光的小眼;魚體像黑魚,上面有黑色斑點,體緣灰黑色,腹部灰白。背腹有刺連續至尾部,尾部沒有分叉,胸腹兩側各有一對棘刺。

    “別的魚只能在水裏遊,可這‘怪魚’卻能在地上走。”郭女士的媽媽蔡女士把3條魚放到地上,只見它們在胸腹部棘刺的支撐下,快速向前“走”去。

    “它們好像是肉食魚,那條大的把一條小魚都咬傷了,之前放了一只小蝦在盆裏,第二天就不見了,可能被它們吃了。”蔡女士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