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為補救三峽工程對長江魚類資源的不利影響,“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這個被國內環保界定義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最後庇護所”的國家級保護區,其後一直命運多舛—十余年來,該保護區兩次為大型水電站建設讓路,慘遭“掐頭去尾”,保護區面積大幅調整;今年底,一條58公裏長的航道擴能工程,帶著貴州省“北入長江”的航運宏圖,又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之核心”的赤水河動工。長江魚,已退無可退。在長江上遊天然魚類資源已瀕臨崩潰的情形下,這條航道會是最後一根“讓長江無魚”的稻草嗎?
通天河裏打撈上來的魚。放生導致的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通天河魚類資源的一大威脅。
金沙江下遊烏東德鄉烏東德水電站建設現場
長江第一灣石鼓江段魚類資源瀕臨崩潰。漁民不得不逐漸放棄這一傳統生計。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