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魚片吃起來怎麼沒有魚味?”近日,濟南來的張先生反映,自己想給老人捎點青島特產魚片,卻發現一些魚片澱粉多魚味少。不僅如此,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魚片只標“青島特產”,配料中只註明“青島海魚”卻不說具體是啥魚。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本地魚太少,如果太便宜,勢必是添加了澱粉或者雜魚等東西。而國家目前也沒出臺相關標準,要求不能“混搭”。
烤魚片配料表中只標有"凍海魚"
現象 烤魚片配料不明,只標“海魚”
“超市裏的小包裝魚片,還有棧橋那邊特產店的散裝魚片我都買過。價格倒不貴,就是感覺沒太有魚味。”近日,從濟南來的張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從青島買了近300元的特產魚片,想捎給家裏的老人。但是上面的配料讓他犯迷糊:“很多魚片配料上只標著‘海魚’,這些魚片是青島本地產的嗎?”
為了證實張先生的說法,記者先是來到中山路附近的特產店探訪。在一家大型島城特產超市記者發現,偌大的貨架上擺著辰瑞、北洋、魚專家、海畔漁家等多個品牌的魚片。一些小包裝的魚片寫著“鱈魚片”、“馬面魚”等字樣。但是其他不少魚片和魚骨產品的外包裝上,只寫著“青島特產”,但配料表上並沒有寫明用的是什麼魚,統統寫著“凍海魚”、“青島海魚”字樣。
這到底是啥魚?記者隨後又走訪了一些大型超市發現,情況基本類似。據導購人員介紹,目前烤魚片基本上都是用鱈魚,或者是馬面魚烤的。如果配料表上沒寫明,有可能是“混搭”。
但記者了解到,不同的魚,價格差距可不小。就算是標明了材料為鱈魚的這種魚片,雖然成分上都叫“鱈魚”,但是在市面上鱈魚分三種:真鱈、油鱈還有大頭腥鱈魚。有消費者就向記者指出,不說明配料,在購買時很難“對號入座”看價格是否吻合。
調查 青島鱈魚片多是“外地造”
曾幾何時,青島本地的烤魚片,一度是島城特產中的“名片”。“其實在過去,我們傳統的烤魚片大多都是用本地的馬面魚,也就是常說的面包魚製作的。”為了證明這些“含糊”的魚片是否是“青島造”,記者專門前往島城幹海產品的集散地王哥莊探訪。
據當地專門經營海產品的青島龍盤海洋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霞介紹,過去用馬面魚做魚片,是因為這種魚肉多刺少而且肉質勁道。但現在近海無魚,本地魚都不夠賣,很少再做魚片。因此想吃傳統的青島烤魚片,有點難。
而一家島城知名幹海產品加工企業的張經理告訴記者,“島城特產”的鱈魚片來自外地,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因為本地黃海產的大頭腥鱈魚數量太少,很多都是從俄羅斯進口。而記者發現,“外地造”的鱈魚片,在魚片市場上反而便宜,這是為啥?
記者采訪了島城一位從事20多年鱈魚進口的業內人士、八千米深海魚公司的高董事長,他介紹說,首先近年來本地鱈魚減少,而飯店和市民需求增長,因此沒有機會用本地鱈魚做魚片。而市民們並不清楚,國外鱈魚量大,價格比國內還便宜不少。因此青島多從俄羅斯和挪威進半成品來青島加工。昔日島城特產也漸漸成了“外地造”。
問題 散裝魚片咋比鮮魚還便宜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記者曾專門前往青島辰瑞食品有限公司探訪,該公司張經理坦言,優質的烤魚片做起來工藝十分復雜。從鮮魚做成魚片,怎麼說價格也得將近百元一斤。如果太便宜,勢必是添加了澱粉等東西,口感就差了。
然而采訪中濟南來的張先生卻反映,自己買了35元一斤的黃花魚片,算起來比鮮魚還便宜,這又是為啥?記者發現,有的散裝大魚片攤開竟然比一張報紙都大。“這只是大魚的魚片,散貨20元一斤。一樣吃!”一家店的老板指著魚片極力向記者推銷,並稱這魚片海腥味很足,沒添加東西。當記者提出要拍照讓朋友選擇時被拒絕了。但計算發現,這裏的散裝魚片,黃花魚和馬面魚都在30元一斤左右。
“魚片加澱粉或者雜魚混搭,不寫清配料用魚,這裏面其實有‘道道’。”幾位從事島城幹海產品加工的業內人士指出,本地魚少成本增加,大部分魚片廠並非生產廠家,只是加工廠。從國外或者南方進了魚,在青島分裝再貼上自己的牌。因為進貨難保每次魚片都一樣,幹脆就只寫“海魚”,否則若有人較真,很容易配料和實際不符。“關鍵還是國家還沒出臺相關標準要求魚片不能加入澱粉或是雜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