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是我們今年5月份開始養的,魚苗來自黃海水產研究所鰲山衛基地,是利用含鹽度10‰的地下海水養殖成功的大規格仙胎魚。今年我們試養成功了2000余尾,條件允許的話,計劃明年培育20萬尾。到那時 ,這種現在極為少見仙胎魚就有望端上市民的餐桌了 。”日前,在黃島大場省級現代漁業園區內,向記者介紹其公司與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試養成功的仙胎魚。據介紹,仙胎魚原分布在嶗山區,由於環境變化、人類活動影響等原因目前已經很少見。采訪中記者了解到 ,仙胎魚屬於“一齡魚”,產卵之後便會死去。仙胎魚也叫“香魚”,這是因為該魚沒有普通的魚腥味,而是有一股清香。
嶗山仙胎魚,黃島來安家 仙胎魚聞起來有一股清香味,所以也叫香魚 圖
   即將產卵的仙胎魚肚子很大。
 
嶗山仙胎魚,黃島來安家 仙胎魚聞起來有一股清香味,所以也叫香魚 圖
    仙胎魚聞起來有一股清香味,所以也叫香魚。
 
    已成功試養2000余尾
 
    “別看這個池子小,這裏面的2000多尾魚可都是寶貝。這種魚原來在黃島是見不到的。現在我們養的這些魚是大規格仙胎魚,已經通過專家驗收,標誌著在黃島用地下海水養殖仙胎魚的實驗是成功的。”在黃島區大場省級現代漁業園區基地,與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試養仙胎魚成功的青島億海豐水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飛告訴記者。
 
    在遊弋著2000余條仙胎魚的養殖池邊,記者註意到,不少仙胎魚的肚子特別大,有些甚至因為肚子太大無法正常遊動,肚皮朝上漂在水池中。“仙胎魚屬於一齡魚,壽命只有一年。現在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這種魚產卵的時候,產完卵不久之後它們便會死去。”王飛介紹說,“但是這種魚還有一種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們自己產卵很難,需要人工幫助。產下的卵經過人工孵化,就可以孵出小魚苗了。”
 
    魚體沒腥氣有香味
 
    “野生環境中的仙胎魚一生要換好幾個生長環境,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在不同的水體環境中成長。最初這種魚生活在淡水中,青島地區主要就是嶗山附近的山澗溪流之中。然後它們會遊到海裏生活,現在我們養殖的水就是地下海水。含鹽量在千分之十左右。”王飛介紹說。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記者獲悉,仙胎魚分布於我國多地沿海溪流中,但由於生長環境惡化、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許多地方的仙胎魚已經很少見了。
 
    “許多人以為仙胎魚是嶗山的一種特產,被稱為"嶗山中華鱘"。可是現在即使在嶗山地區 ,也不容易見到野生的仙胎魚了。”王飛告訴記者,仙胎魚逐漸減少,跟人類活動、環境變化改變了其原有的生活環境不無關系。
 
    “仙胎魚出白沙河,從九水來,山回澗折,其流長而清湛不染泥塵,魚之遊泳於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鮮美異常。”查閱相關資料記者了解到,這是清同治版《即墨縣誌》的一段記載,正式記錄了嶗山仙胎魚。
 
    初冬味道最鮮美
 
    “傳說"八仙"從蓬萊仙島來嶗山遊玩的時候,何仙姑發現嶗山水中見不到魚遊,便順手從身邊的一棵千年嶗山參的枝杈上擼了一把紅色的種子,撒到溪水中。那些人參種子一落進水裏,立時變成了一條條奇特的小魚。因為它們緣自何仙姑之手,當地人便給它取了個帶神話色彩的名字:仙胎魚。”說到這種魚名字的來歷,王飛講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
 
    11月12日,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只有一年壽命的仙胎魚在初冬時節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產卵後便會慢慢死去。“我們養的這種仙胎魚是大規格的,大的能長到30厘米長,4~5兩重。同樣具有一種清香味道,沒有腥氣,所以是名副其實的"香魚"。現在這個時候,也是仙胎魚非常鮮美的時候。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清蒸,火候不要大,蒸熟即可,保留魚本來的美味。而且現在吃的話,魚子非常多,很鮮美。”王飛告訴記者,條件允許的話,他計劃明年養殖20萬尾仙胎魚,屆時,市民就有望品嘗到美味的仙胎魚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