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與幾位釣友去垂釣時,從水塘裏飄出陣陣腥臭,令人大所失望。工作人員說,這是由於垂釣者不適當地投入過多的窩料,汙染了水塘造成的。
 
    我們知道,有的人在垂釣時為了能有更多的收獲,采用投放窩料的方式,以吸引魚兒聚攏前來咬釣。這些窩料所采用的原料各不相同,如飯粒、谷粒、豆粒等,製成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如發酵、蒸、炒等。所投放的這些窩料過多,魚兒不能充分食用,極容易沈入水底發黴發臭,導致水質及周圍環境汙染。
 
    其實,當我們在進行垂釣時,盡量不要采用投放窩料的方式,即使投放窩料,也要適量投放,勤打小窩要比打大窩、重窩好得多。因為在投放窩料時,打大窩容易驚擾魚群,如果打小窩,反而能將附近的魚兒誘聚到釣點。這樣既減少了環境汙染問題,又能夠釣到更多的魚,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垂釣就是一個享受山清水秀美好環境的過程,是一個身心與自然交融的過程。在進行垂釣時,如果不擇手段,汙染了水質及周圍環境的同時,也給食物鏈帶來了危害,導致魚類的生存及繁殖隱患。為此,筆者呼籲廣大釣友們應當自覺成為環保使者,積極選用環保型釣餌,使水常清,魚常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