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6時,吉林市一家經營滿族飯店的老板劉彪到早市采購。他走到一家賣魚的攤位旁被一只鱘鰉魚吸引住了。
“這條鱘鰉魚一看就是野生的,鼻子特別大,而且非常活潑。”劉彪憑經驗得出結論。這條鱘鰉魚體長1.1米,重約6.5公斤,售價2000元。

劉彪說,他自己本身就是做餐飲的,他的飯店特色菜就是鱘鰉魚宴,店裏用的食材都是養殖的鱘鰉魚,所以他一眼就能分辨是否為野生。
飯店老板花1600元買下放生
據劉彪說,當時圍觀的人很多,大家都對這條魚很感興趣,於是他決定將這條魚買下。
“如果我們不買,它就可能被別人買走當食材。這種野生鱘鰉魚做食材太可惜了。”於是,劉彪花了1600元買下了這條鱘鰉魚。
11月4日10時許,在吉林市國防園附近的江邊,劉彪將這條野生鱘鰉魚放生。
“這條鱘鰉魚背部深黑、腹部泛黃,是野生鱘鰉魚。而養殖的鱘鰉魚則背部淺黑、腹部泛白。”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張榮波說,鱘鰉魚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
鱘鰉魚曾為貢品進供朝廷
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唐景文說,這種魚分成兩種,一種叫達氏鱘 還有一種是鰉魚,就是鱘魚。
另外,實地看過這條魚的張榮波說,這條魚非常健康,放生後能很好地生存。鱘鰉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張榮波說,鱘鰉魚曾是打牲烏拉的貢品,為皇家獨享。早在乾隆年間,鱘鰉魚因肉質細膩而被作為貢品,但一直沒有得名。
清末光緒年間,撫遠大都督那斌上京進貢鱘鰉魚,慈禧太後見其體龐、食其味美而問曰:“此魚如此健碩,真乃魚中之皇,就叫‘皇魚’吧。”後人稱其為“鰉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