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一早,水磨溝公園百十條魚兒翻了肚,兩名工作人員正在打撈死魚,不少來鍛煉的老人們,在河邊惋惜地看著。

  公園副主任楊華說,17日是農歷(蛇年)十一月十五,傳統民俗在初一和十五放生,所以這一天有很多人買了魚來放生,至少有幾百條,有鯉魚、鯽魚,還有鱔魚,沒想到早上看見放生的鯉魚和鯽魚死了一大半,為防止水質被汙染,工作人員便開始打撈死魚。

  12時許,記者來到水磨溝公園,仍有少數市民在香齋觀魚的景點放生,在一旁練劍的王先生說,“我幾乎每天都來鍛煉,昨兒十五,來拜佛、放魚的人很多,早上來,看到昨天放的大鯉魚死了,心疼啊!”

  記者沿著水磨河走了近百米,至少看到了十幾條死魚。

  從事了20年養魚行業的劉師傅說,魚的種類不同對水質的要求也不同,放生的魚很快死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買來的魚在途中出現了缺氧,放生的時候就不行了;二,不管什麼魚種,從高水溫下到低水溫,一定會感冒或引起其他疾病,公園泉水比魚池的水溫低很多,這些放生的魚無法適應水溫,很快就死掉了。

  回應

  請替魚兒多考慮點

  楊華說,市民放生是好意,公園是允許放生、禁止打撈的。希望市民放生的時要考慮爭取讓放生的魚能夠生存下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