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施是慈溪周巷鎮人,漁民,昨天他心情有點沈重。前天他在杭州灣海塘外灘塗上發現一只江豚,死的,昨天他把它埋在了灘塗裏,“就像埋了一個孩子,看著揪心得很。”

杭州灣海塗發現死江豚 漁民老施心情沈重埋了它 圖

  這只江豚長有87厘米,20多公斤重。

  “前幾天我剛看到新聞,山東煙臺一只江豚擱淺被人扒得只剩下一張皮。我沒想到自己也能遇上這種事。”老施說,這只江豚被發現時已經發黑,皮膚都破了,具體死亡原因一時說不上來。

  很聰明喜歡親近人

  十多年前常能看到成群江豚

  十多年前,老施在周巷鎮西山碼頭搞起海塗養殖,建了一個農家樂。說起那時的情形,老施很是感慨:“遇到潮汛,船邊常能看到幾十條江豚跟著,躥來躥去的。”

  慈溪西山碼頭地處慈溪余姚交界,北鄰杭州灣海域,過去漁民出海,常會捕到江豚。江豚在慈溪被叫做“海江豬”,漁民捕到江豚時,有的拿去賣,有的自己熬油,用江豚的脂肪熬油,是治療燙傷的良藥。

  老施說,十多年前,西山碼頭市場常有人賣江豚,他會買下來,放回到海裏。“最早的時候一條100塊上下,後來漲到兩三百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海邊看到江豚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老施說,這跟海洋被汙染關系很大,“近海魚蝦都快沒了,江豚當然也就少了。”另外,每年4到10月份,海塗上到處都是漁網,老施說,這也影響了江豚的遊動。

  老施七八年前曾買回一只江豚放養在自家魚塘裏,“江豚很聰明,不怕人,對人是有感情的。”老施說,他穿著防水服下到魚塘,江豚就會遊過來,用嘴巴不斷蹭他的小腿。

  江豚的食量蠻大,以魚蝦為主食。“養了幾天,魚塘裏的魚少了很多。”老施說,後來他把江豚放生到了大海。

  這幾年江豚數量急劇下降

  寧波8年發現208頭

  昨天記者把老施拍的江豚照片轉給寧波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農輝,他說這確實是江豚,今年6月份曾在象山救助過一只江豚,當時是漁民誤捕上來的。

  江豚體型跟魚差不多,成年江豚長度在1.2米至1.6米,全身灰黑色,頭短,額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無背鰭,很少躍出水面,僅背脊露出海面。

  寧波海洋漁業部門曾做過統計,2004年至2011年,寧波累計發現江豚208頭,其中141頭已經死亡。

  8年中,每年3月至6月發現江豚較多,誤捕、擱淺、受傷和死亡的都有,共194起。

  江豚常在寧波這幾個地方出現

  江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國沿海等熱帶至暖溫帶水域,在我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長江等水域,在長江甚至能上遊到宜昌、洞庭湖一帶。

  鹹淡水交界海域、大小河川的下遊淡水中,江豚也經常會出現。

  在寧波,象山港、南韭山和杭州灣,江豚出現得比較多,在象山石浦、北侖、寧波舟山交匯海域,也時有發現。

  江豚多在晚春至早夏繁殖,小江豚生下來後,會黏著江豚媽媽,跟隨著遊泳,在6至15個月內斷奶。江豚主要食物是魚,也會進食蝦及魷魚。

  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12月2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消息稱,長江江豚正以每72小時消失一頭的速度在減少。

  每72小時消失一頭江豚

  江豚生存的最大威脅

  對江豚生存繁衍造成威脅的主要原因有:電捕魚、海網拖撈,使得魚類資源枯竭,進而導致江豚食物缺乏;海域、海灣、長江幹流的水質惡化,影響了江豚和魚類資源生態平衡;海洋捕撈等船只高密度活動影響了江豚棲息和索餌途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江豚其實不是魚,它是一種哺乳動物,是鼠海豚科的一個物種,又叫江豬、海豬。屬於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寧波發現江豚

  不完全記錄

  2003年4月8日,甬江寧波大學段發現一頭江豚,已死。

  2012年4月14日,象山橫山碼頭發現兩只江豚,雖經全力搶救,還是沒能挽回生命。

  2011年7月5日,慈溪附海鎮漁民捕獲一條100多斤的江豚,菜市場出售時,被一位中學生買下放生到大海。

  2009年5月18日,一只江豚在慈溪附海鎮海灘擱淺,經寧波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放歸大海。

  2009年10月11日,鎮海區澥浦鎮漁民捕獲一條江豚,後被救助人員放歸大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