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邵伯湖禁漁期臨近,記者在湖區探訪發現,因氣溫低,魚兒沈底,大多數漁民已歇業。湖面上,每天只有一些“捕菱人”在捕撈菱種。

  提到菱角,一般人想到的是“采菱”,因此有人會疑問,為什麼在這裏寫的是“捕菱”呢?

  其實,冬季捕菱,捕撈形式看上去跟捕魚一樣,要用船拖。不同的是,捕菱工具不是網,而換成了繩子。

  所用繩子是傳統的麻繩。因為麻繩比較松軟,容易招刺,而高郵湖的野菱,尖刺非常鋒利,很容易刺進麻繩,漁民就是利用繩子和菱角的特性,把菱從湖底“捕”上來。

  麻繩都是漁民自製的,系在一根木板上,8—10根組成一個“菱耙子”,一條船一般兩個菱耙子。

  捕菱時,漁民把菱耙子放進水裏,然後開船四處轉悠。“麻繩放入水中後,一下就浸水了,重量變重,沈入水底,水底有菱角,菱角刺刺入繩子,再把繩子拉上來,就有菱角了。”

  冬季捕撈上來的菱角,都是老菱,皮黑得發亮,“既可以加工成菱米,也可以用來作菱種。”

  漁民說,一條船一天可以捕1000多斤菱角,一斤可以“賣到6角錢”。

  菱角隨著麻繩被拉上來後,漁民用一根竹夾子,夾住繩子,向下一拉,菱角就落到了甲板上,“菱角很多而且有刺,用手一個一個摘,速度慢而且容易傷手。”

  因為是從湖底淤泥中拉上來,菱角上也附帶有一些淤泥,漁民回家後還要把它們清洗幹凈才能到市場上賣。

  冬季的高郵湖,風特別大,船頭招風的地方都結了冰淩,捕菱的漁民也都是一身防風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