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呼嘯而過,冰面上飄起一團霧氣,眾人拿著相機或手機,跺著腳,縮著脖,眼睛緊緊盯著撒著漁網的冰口,漁網被一層層拽上來,突然間,一條花鰱從水中跳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真大,應該是頭魚!”緊接著便是鋪天蓋地的快門聲。
漁工的服飾結實、保暖
昨天上午,很多長春市民來到石頭口門水庫。8時許,工作人員頂著寒風來到冰面上選址、打鑹、扭矛、跑水線、下網,3臺拖拉機伴著轟鳴聲趕到現場,它們可是拉網捕魚的主力。“一會兒需要靠拖拉機跟我們合力將漁網拽上來。”一位漁工說。
漁工用拖拉機拉著繩子撒網,由於下網地點附近冰面較薄,圍觀的人又多,工作人員拉上了警戒線。漁工把漁網纏繞在一臺拖拉機上的發動機上,漁網是由粗繩和鐵絲組成的,記者用手拽了拽,感覺相當結實。9時許,隨著“漁把頭”一聲令下,漁工開動發動機,漁網漸漸被拉拽上來。
在拖拉機拽動漁網的同時,10多名漁工在將漁網兩端的網線扛在自己肩上,雙腿前後成弓步,微微彎著腰,“預備,一,二,三,拉!”在“漁把頭”的指揮下,漁工們喊著響亮的號子,步伐整齊,漁網被一點點拽出冰面。
每年冬捕都會聚集大量的攝影愛好者,在魚沒有出冰面之前,他們鏡頭的焦點大多都會對準這些辛苦的漁工。他們帶著狗皮帽子,身穿厚厚的軍大衣,外面還套著一個白色的羊毛坎肩,雙手帶著暖和的皮手套,腳上穿的是黑色的雪地靴,最有特點的是腰間系著一條紅腰帶。一名漁工說,他們穿戴的服飾結實、保暖。“這坎肩,純羊毛的,特暖和。”漁工說。而這條紅腰帶除了是捕魚季的標誌,也是寓意他們期待這次冬捕可以大豐收。
第七“淘” 第一條魚出現
10時許,第一“淘”浮出冰面,沒有魚,第二“淘”仍然沒有,水庫漁業公司副總經理張士斌說,一般來說前幾“淘”都不會有魚,大家要耐心等待。終於,在第七“淘”的時候,第一條魚出現了!一條體型中等的白鰱浮出水面,大約有6斤左右,雖然不是頭魚,不過攝影愛好者們還是紛紛拍照。之後,魚量漸漸增多,胖頭魚、草魚……大家看得目不暇接。近千米長的漁網從冰口拽出水面,緊接著一條條大魚出現在人們面前。
11時許,冰面上飄起一團霧氣,寒風呼嘯,眾人拿著相機或手機,跺著腳,縮著脖,眼睛緊緊盯著散著漁網的冰口,時間一點一點流逝,漁網被一層層拽上來,突然間,一條體型碩大的花鰱從水中跳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真大,應該是頭魚!”緊接著便是鋪天蓋地的快門聲。果然,經過工作人員過秤一稱是35斤,是今冬冬捕第一網個頭最大的魚。一位漁工高舉著頭魚,周圍的攝影愛好者迅速跑過來拍照。
今冬預計出魚最高達120噸
隨著第十三“淘”撈出,昨日的冬捕活動也接近了尾聲。漁網內有很多肥碩的魚在跳動,漁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忙個不停,為了防止魚因缺水死亡,他們在忙著收網的同時,還要將魚撿起來裝上車。大魚先是被裝進籃子裏,然後再將魚裝到車上。車廂裏用上水袋,將活魚裝上車後拉到漁場。不一會兒,兩輛車就被裝滿了。
經過工作人員過秤稱量,這一網的總量是18萬斤,與往年相比算是比較多的一次。到了中午,冬捕的收尾活動是就是銷售最忙碌時候,市民紛紛排隊在漁場等候,他們希望品嘗到石頭口門水庫冬捕打撈出的第一網魚。
長春市石頭口門水庫管理局黨辦主任王春林表示,整個冬捕活動將持續到明年2月,預計出魚將達到100-120噸。同時,這次冬捕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大家體驗冬捕的過程,供大家品嘗鮮魚,不想有太多的商業的因素,所以這次的頭魚就不拍賣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