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野外走,哪有不遇蛇,現收集了些毒蛇的資料,希望對廣大的驢子們有用
蛇的種類及分布
蛇與某些類蜥蜴同屬於爬行動物。按自然界動物的分類,它屬於爬行綱、有鱗亞綱、蛇目。蛇類在世界上分布極為廣泛,其種屬隨地域、氣候、環境而各異。已知世界上現有蛇類2200多種,分別隸屬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種,而對人有致命危險的主要毒蛇有195種。在我國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種集中於長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現有蛇類174種,有毒的占48種,其中陸地常見的主要毒蛇有10種,海生毒蛇10余種:
1.眼鏡蛇科ELAPIDAE
本科屬前溝牙類毒蛇,毒液以神經毒為主。
金環蛇(Bungarusfascitus):俗稱金甲帶、鐵包金、國公棍、佛蛇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體長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活動於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銀環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棲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帶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鏡蛇(Najanajaatra):俗稱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激怒時其前身1/3豎起,頸部膨扁,發“呼呼”之聲,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眼鏡蛇孟加拉亞種(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雲南、四川、和廣西,近年來,該蛇從泰國等地流入廣東,廣東地區稱該蛇為“泰國眼鏡蛇”。該蛇頸背的眼鏡斑只有單個圓圈,體長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較強。
眼鏡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稱過山峰、大眼鏡蛇等,外形似眼鏡蛇,體更長,可達5米,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V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40-50個,激怒時其前身1/2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活於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