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every one that asketh receiveth; and he that seeketh findeth。

  ――Matthew

  祈求的,就得到;尋找的,就找到。

  ――馬太福音

  前言

  四川地震過去快兩年了,從四川回來的初期我就曾經想過寫這樣一篇東西。這幾天,看著海地的地震,四川記憶嘩的一下湧上心頭。看著各種各樣的救援隊在廢墟上忙碌著,決定把我所經歷的東西整理出來,發布出來。希望我們永世不會用到這些知識,經驗,但是,在萬一之時,我們可以用它來救人,救命。

  在震後的混亂局面中,個人的力量除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攜帶自己的裝備,不會有多少富余下來來幫助別人,在救援當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只有身處集體當中,許多人的力量被良好的協調、組織、調動起來,才能在救援當中發生作用。所以,假如你想做什麽,那麽請加入一個組織。假如你平時就是個很有能力的領導,你可以去召集起一個組織,幫助參加組織的人把能量發揮出來。

  我相信,我們來到世間,冥冥中就與萬事萬物有了聯結。尤其是作為同一個物種的人類,更是生來就懷有一個約定:守望相助。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合約,但是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在默守著這個承諾。堅持下去,我們一定會找到你!

  地震了,有很多生存手冊可以教大家怎樣自救救人。但是,這些生存指導多半是針對城市受災。災後有較多的救援力量,較充足的救援物資,和較快恢復的通訊,交通,供水供電和醫療系統。而在遠離中心城鎮的鄉村,就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另外,在震後的城市救援當中,大量的救援行為主要集中在建築物倒塌救援。而這樣的救援行動,沒有大型工程機械,沒有破拆工具,沒有生命探測儀,業余的誌願者是很難有所為的。

  在現代社會的常規模式下,人們的居住方式是“農村包圍城市”。城市和城市之間有交通幹道連接,交通幹道沿線是星羅棋布的一座座村、鎮。許多村鎮直接就坐落在主幹道上,主幹道穿過村鎮中心。也有的村鎮坐落在以主幹道為中軸,左右兩側幾公裏到十幾公裏的地方。許多村鎮和村鎮之間還有次等級公路或者小路相連,這些次等級的路有時候就聯通了不同的主幹道和主幹道,使整個地區範圍內的不同規模的居民集中點由不同等級的公路網聯接起來。這張網的經緯就是各種等級的公路,節點就是各種規模的村鎮縣市,網格中間空白的孔洞一般就是群山,沼澤,湖泊,凍原等“無人區”。在我們廣西,村鎮之間,村鎮與最近的一條主幹道之間不會超過三十公裏。在中國除了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外的其它絕大部分省份,情況也差不多。

  一個地區的主幹道通常會是國道,省道或者縣道。這些主幹道為沿線的居民生活工作方便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若幹年以前,這樣的主幹道沒有建成以前,小的居民集中點的居民要到比較繁華的居民集中點,例如村裏人想到市鎮上去,可能需要翻山,走小路,穿越復雜的野外地形。舉個大家都明白的例子,下水源的居民要到上林縣城賣掉山裏采來的草藥,然後給女兒買上二尺紅頭繩,沒有交通幹道的情況下,則可能需要沿著小河,索溪而下,或者從半山開出十公裏多的山路,走到茶廠,才能到縣城來。這一路,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可能就是五六個小時的行程,遇上天氣不好,打雷下雨,山體滑坡,危險不說,這路上耗費的時間,恐怕還要多很多。

123下一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