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溪降活動的升溫和普及,在湖北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積極投入到這項刺激又清涼的消暑運動中,一時間溪降儼然成為了一種戶外時尚,甚至沒有參加過溪降活動的戶外愛好者都不敢妄稱“驢友”,似有“偽驢”之嫌。上洋溪、孔雀谷、壕溝、龍進峽、等幹溪等等,這些隱藏在密林深處的高山溪谷每逢炎炎夏日,涉足者便絡繹不絕,比肩繼踵。
溪降,簡單的解釋就是在懸崖處利用繩索沿瀑布下降,其運動方式和攀巖、巖降類似,但是溪降穿越早已經超出了簡單的從溪澗中用繩下降的範疇。一條適合溪降的峽谷裏少則4、5道,多則幾十道大小高低各不相同的瀑布橫亙其中,被溪水沖刷的濕滑的巨石、幽幽的深潭更是三五步一處,涉足者常常要在背負沈重裝備的情況下,一道一道的瀑布、巨石和深潭跨越,其困難和危險顯而易見。最最致命的危險當數山洪,在這些峽谷中穿行一旦遭遇洪水便是退路全無九死一生。正是這些擺在眼前的重重困難,讓愈來愈多的探險者抱著挑戰自我、親近自然的心態涉足其中,好不暢快。
鄂西,特別是宜昌三峽地區,自然水系及其豐富,峽谷溝壑星羅棋布,溪澗飛瀑更是不可計數。因其交通便捷、線路清晰,贏得了很多峽谷探險愛好者的垂青。 湖北的溪降運動起源於2004年,那一年武漢的探險愛好者來到了宜昌的榆木溝(當初稱其為天橋溪),短短的5、6公裏的峽谷足足耗時兩天半才完成穿越而且個個是疲憊不堪,榆木溝也成為了湖北溪降的第一溝。後來壕溝、龍進溪、粽峽、孔雀谷等等一系列的溪谷被發現和成功穿越,6年間湖北的溪降水平和參與人數在全國已然成為翹楚。從六年前的解放鞋、遊泳圈、快幹衣的單調,到現今的潛水衣、毛氈鞋、溯溪包等裝備的滿目琳瑯;從早期的巖降技術的全盤照搬,到一整套溪降技術的形成和成熟;從原來穿越榆木溝谷最快也要耗時兩天,到今天4、5個小時就能輕松搞定的快速,湖北溪降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可以說是與時俱新。
戶外運動項目中,登山太苦太累,探洞太黑太險,徒步單調乏味,只有溯溪和溪降不僅娛樂性強而且能夠在炎炎夏日給參與者帶來幾絲清涼。當大溪、白馬近乎被踩踏的“一馬平川”面目全非,溯溪運動已不再具吸引時,溪降成為了一塊香饃,眾人爭嘗。
作為荊州較早接觸溪降運動的探險者,每次出行我都會對同行的隊友進行一番斟酌,他們可能不具備很強的個人能力、很好的技術水平,但是他們一定是身體健康,裝備齊全,也都有過在極端環境下歷練的經歷。近兩年,也常常有認識或者不認識的朋友找到我,表達想參加這類活動的願望,多數時候我都婉言拒絕了。為什麽不爽快的應約,道理很簡單:怕出事。
溪降是一項沒有退路的運動,一旦身處峽谷腹地就只能咬牙完成穿越。許多經常組織溪降的資深戶外人都這樣評價該活動:進入峽谷後兩邊山體壁立千仞無從上下,只能設法由出口或者入口撤出,所以危險性很大。在雨季一旦遇見洪水,將是滅頂之災。體弱者最好不進去、有風濕者不要進去、膝關節有傷者不要進去、恐高癥和心理承受差的不可進去。
關於溪降的安全問題,現階段湖北戶外圈因為山洪和瀑降等原因出現重大事故的幾率很低,因為這些極容易出現危險的環節不論是組織者還是參與的隊員都會謹慎待之,而且隨著所涉線路的不斷成熟及溪降經驗和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這類事故的發生也將越來越少。但是伴隨著參與此項活動人數的不斷增加,組織者對人員的控製也就順勢降低起來,使很多不知道溪降是幹什麽的普通遊人也有機會摻雜進來得以借機體驗刺激。甚至一些身體潛藏這樣或那樣疾病的遊人為了能夠順利參加活動,會故意隱瞞自己的病史抱著僥幸的目的混入隊伍,也有一些身體還算健康的參與者,由於從來沒有在類似的環境下活動過,並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此項運動也貿然嘗試,於是危險隨之而來。當這些人真正置身溪谷深處,裏面陰冷、濕滑、困難重重的處境會輕易誘發他們潛藏在體內的各種不適,出現如:痙攣、失溫、極度虛弱、神誌不清甚至休克等癥狀,一旦遇到這種狀況,任何一支溪降的隊伍瞬間就會陷入困境,步履艱難。試想在退路全無的峽谷內一個不小心崴腳都可能讓參與者進退兩難,更何況是要將身體處於虛弱不堪的病患隊友平安帶出峽谷。把話說的再嚴重些,如果病患在峽谷中一旦失去了行為能力,那麽只能跪求多福了!
面對溪降,當慎重從之。請正確評估自己的個人能力,尤其是自身在惡劣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雪山攀登你出現不適,可以及時選擇下撤;洞穴探險你發生狀況,一個滑輪組就能將你帶出險境;溪降,當你和隊友投身“絕情谷底”時,請你明白能夠真正讓你安全走出峽谷的不是領隊,而是你自己。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