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形包紮法

 


螺旋形包紮法

    隨著戶外運動的不斷普及,參與到戶外運動中的人群越來越多,野外環境復雜多變,而且存在許多潛在的危險,我們難免會碰到一些諸如:扭傷、拉傷、劃傷等意外傷害事件,而在野外受傷後往往無法迅速地到達醫院,那麽如何在受傷後迅速做一些簡單處理,避免傷口惡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受傷後及時的進行及時正確的包紮處理,可以起到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感染、扶托傷肢和固定夾板等作用。在戶外最實用的包紮材料有卷帶、三角巾、四頭帶等,當然在野外可以利用毛巾等器材進行包紮。

  運動包紮一般是使用無彈性的紗布或有彈性的繃帶對受傷的部位進行包紮、固定的技術方法。包紮作為韌帶、肌健、肌肉的輔助和固定,能夠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再次發生,防止傷口惡化。包紮的方法有很多種,下面介紹常用的包紮材料的包紮方法。

  卷帶:

  卷帶在包紮中應用最廣泛,因為它在急救時固定骨折或受傷的關節,及對創傷性出血進行加壓包紮止血。而在傷後恢復中可固定敷料或夾板,防止藥物脫落或移位。卷帶應該用柔軟、輕便,並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的材料製作,紗布就是最好的材料。如在野外沒有紗布,可以取一些幹凈的細棉布剪成寬6-8厘米,長度適當的布帶卷即可。卷帶包紮方法由以下幾種基本方法組成,身體各處的包紮方法大都由這幾種方法相互結合變化而成。

  1.環形包紮法:包紮時把帶頭斜放,用力壓住,將卷帶繞受傷部位包紮一圈後,把帶頭的小角反折,壓在上面再環型纏繞數圈,每圈蓋住前一圈。此法適用於包紮身體粗細均勻的部位,如“手腕、額頭、頸部”。或在其它各種包紮法時,用此法纏繞兩圈,以固定繃帶的始、末兩端。

  2.螺旋形包紮法:包紮時以環形包紮法開始,然後將卷帶向上斜形纏繞呈螺旋狀,後一圈蓋住前一圈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最後以環形包紮兩、三圈結束。此法多用於包紮肢體上、下周徑即肢體粗細相差不多的部位。如“大腿、上肢、手指或軀幹等部位”。

  3.蛇形包紮法:包紮時以環形包紮開始,然後斜形纏繞,每圈之間保持一定距離而不相重疊。這種包紮方法主要是用於固定夾板,以及固定敷裹材料。


螺旋折轉包紮法

 


蛇形包紮法

    4.螺旋折轉包紮法:此包紮方法與螺旋包紮法相似,但每一圈必須反折,包紮時以環形包紮開始,然後用一個拇指壓住繃帶,將繃帶上緣反折向下,然後圍繞肢體拉緊,每一圈蓋過前一圈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每一圈的反折整齊地排列成一條直線,註意折轉處不可在傷口或骨骼突起處。此法主要用於肢體周徑懸殊不均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在這些部位,肢體的粗細不均勻,若使用螺旋包紮的方法將很難均勻緊密地將繃帶纏繞在肢體上,影響包紮效果。

 


“8”字形包紮法

 


“8”字形包紮法


    5. “8”字形包紮法:該包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從關節部位開始,先做環繞形包紮,再進行斜形纏繞,向關節的上方繞一圈,再向關節的下方繞一圈相交叉作“8”字形包紮,交叉時在關節凹面進行,依次纏繞至到逐漸離開關節,每一圈壓住前一圈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最後在關節的上端或下端以環形包紮結束。另一種方法是從關節的下方開始,先做環繞形包紮,然後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依次做“8”字形纏繞,逐漸靠攏關節,最後以環繞形包紮結束。“8”字形包紮法多用於固定關節,如“肘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

 

下一頁:請點擊 --本篇文章內容列表-- -------------------- 1 - 戶外運動受傷後如何包紮[圖] 2 - 戶外運動受傷後如何包紮[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