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外覓水

  1980年夏,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新疆羅布泊地區考察時,因野外覓水而失蹤。

  我們知道,生命離不開水,所有的生物都依賴於水,所有的生物都會有水。沒有食物,正常人一般能存活20天左右,但是如果沒有水,連三天也活不了。尋找水源時以流動水源最為理想。下面介紹一些野外覓水的方法:

  (1)海島覓水

  在海島迎風坡一側,往往有水也有食物;還可以在巖石的洞穴裏找到淡水;挖掘海岸“井”取水時,水坑要挖在潮汐標誌以上的安全地帶,其深度要能使水匯集在坑底。要撇去表面水,待沈澱後用上面水,當然煮開以後會更加安全。

  (2)植物取水

  許多植物的綠色堅果,由於味酸可以迅速止渴;發黃的竹莖空節、海岸邊灌木根,以及15~20cm高的嫩植物等都有水。

  (3)動物取水

  水分占魚體重量的50%~80%,只要每天獲取3kg魚,即可以滿足一個成年人一天對淡水的需要。其方法是把魚切成小塊,或在魚背上用刀劃出十字口子,然後,用力擠出水來;或取出大魚內臟,飲用魚內流汁。

  (4)冷凝製水

  如果在海上漂流,可以在船上撐起一個“雨篷”,這樣空氣中的水蒸氣會上升到雨篷頂部,經冷卻會變成水珠流到船底,收集起來以備應急之需;挑選健壯、枝葉濃密的嫩枝條,套上塑料袋,袋口朝上,袋的一角朝下,能收集到凝結水;或將剛砍斷的新鮮植物枝葉放在大塑料袋裏,溫度升高時會產生凝結水;在沙漠中,選擇潮濕地方可以利用太陽熱能蒸餾造水(圖10-1),24小時能收集50mL左右的水;海水和尿液通過蒸餾,也可以飲用。

  (5)找水與凈化水的方法

  可以到河流上遊找水;沿著鳥類的飛行方向找水;幹河床下找水;河道轉彎處外側最低處找水;山腳下在植物茂盛的地方找水;在峽谷底和斜坡下尋找泉水;跟蹤人或動物足跡可以找到水(例如,蜜蜂離開蜂巢不超過6.5km,大多數昆蟲會在水源半徑90m的範圍內飛行);要凈化水,可以把水煮沸,加少許鹽,或家用漂白劑、凈化水藥片(1~2片)並搖晃均勻,在沈澱半小時以後可以飲用。

  在嚴重缺水的環境下,要減少消耗、減少運動。例如,少說話,不吸煙,鼻尖相碰多人近面呼吸;不要用舌頭舔自己嘴唇,可以抹防裂油、動物油,或在嘴中含小卵石或硬幣,可以緩解渴感;或在沙地裏挖一個坑藏進去,藏到齊脖子深,可以擋住熱量對人體水分的蒸發,把挖出的沙土堆在坑旁,能夠提供陰涼。

  註意:在萬般無奈、口渴難忍的情況下也不能喝白酒(非洲土人稱其為“老虎奶”)。

123下一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