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二)
上帝偏愛重步兵 翻譯自《Alpinist》Vol.16,Mountain Profile,The Matterhorn 文/Herve Barmasse、Luca Maspes
山脊路線
和所有山峰的攀登歷史相同,在完成那些最簡單的路線後,人們開始有了想法,希望能從更困難的路線登頂。在最初對山峰的恐懼消失後,他們渴望能在每條山脊,每面巖壁上開辟新路線,以體會和首登者相似的激動心情。
1879年,時年23歲的英國人阿爾伯特•弗雷德裏克•馬默裏(Albert Frederick Mummery)和瑞士向導亞歷山大•伯格勒(Alexander Burgener)在策馬特會合,他們的聯手被認為是當時阿爾卑斯地區最強大的繩伴之一。9月3日,馬默裏、伯格勒以及另兩位向導奧古斯丁•詹蒂內塔(Augustin Gentinetta)、喬哈恩•佩特魯斯(Johan Petrus),拿下了茨姆特(Zmutt)山脊。山脊被陡峭的北壁和西壁環繞,被證明要比早期的路線難很多。時至今日,它依然享有崇高的聲譽。
圖:1874年,18歲的阿爾伯特•弗雷德裏克•馬默裏第一次攀登了馬特洪峰,雖然他曾認為“我對於登山的興趣將就此終結”,但後來還是七次返回這裏,其中包括了1879年首登茨姆特山脊路線,一條現在馬特洪峰的經典路線。
第二年,“馬默裏-伯格勒”組合在裝備了安有平頭釘的靴子後,沿著山峰西側一條約60°的冰槽攀登到了獅首(Lion‘sHead)和西南山脊起點間的埡口。同年,在向導本尼迪克•維尼澤(Benedikt Venezt)的協助下,他們還嘗試了日後被稱作福吉恩(Furggen)山脊的路線。受阻於沖頂前的最後幾段難點,只得從平臺(馬默裏平臺)迂回至霍恩利山脊登頂。
福吉恩山脊是馬特洪峰四面的山脊中最遲被解決的路線,這多半是由於靠近頂峰處的懸巖。溫伯爾和他手下的向導在第一次沿這條路線攀登時就嘗試過這組巖石,但只有高迪奧・雷(Guido Rey)堅持住沒有脫落。在1899年他最後一次和安托萬•馬奎納茲(Antoine Maquignaz)攀登這條路線時,從懸巖旁邊繞了上去,登頂後再從頂峰放下繩梯,仔細探索--但正如他本人事後承認,“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登頂”。兩年後,1911年的9月4日,馬裏奧•皮亞琴察(Mario Piacenza)和他的兩位向導讓-約瑟夫•卡雷爾(Jean-Joseph Carrel)及約瑟夫•加斯帕德(Joseph Gaspard)再次受阻於頂峰懸巖,這次他們攀登到了福吉恩山肩,然後向南迂回,重新切入山脊登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9月23日,阿爾弗雷多•佩裏諾(Alfredo Perino)和向導小卡雷爾及賈科姆•齊亞拉(Giacomo Chiara)終於完成了頂峰懸巖直上路線。曾在馬特洪峰進行過多次攀登嘗試的小卡雷爾利用自己精湛的技巧通過了難點。十一年後,年輕但理智的沃爾特•博納蒂(Walter Bonatti)完成了該路線的首次冬攀。如今,福吉恩山脊依然被公認為馬特洪峰四條主山脊路線中最險峻的一條。
123下一頁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