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垂釣競賽中的5條規則
手竿垂釣競賽的規則
(1)手竿垂釣競賽的規範用竿手竿競賽要規則運用魚竿的長度。 由於魚竿的長短與釣場的釣位寬度有聯系,通常釣場每個釣位4米寬,則以54米竿長為宜,若釣位5米寬,則選用6.3米魚竿,這樣在垂釣競賽時才不會相互影響。
(2)垂釣線長度的規則
手竿競賽線的長度通常規則與竿的總長度持平,不能超過竿長。 並且規則禁絕用任何方法放線(如橡皮筋、搖輪等),魚線一定要固定(結死)在竿梢上。 至於對線的粗細和質地尚不作規則。
(3)魚鉤的規則
手竿競賽通常規則用1 ~2 只鉤,其結法一左一右、一上一下均能夠,但禁絕用連體鉤或錨鉤。
(4)魚鉤、鉛墜、鉤型的規則
手竿競賽,用鉤的巨細不作規則,依據個人擬釣啥魚,用大鉤或小鉤均能夠。 南邊釣者通常選用“朝
天鉤”,即鉛塊焊牢在鉤柄上,魚線從鉛塊孔中上升,使魚鉤成平臥立狀,方針顯著,特別是釣鯽魚簡單上鉤,並且鉤的部位好(通常均鉤在魚嘴的上嘴唇),不易脫鉤。 北方釣者習氣用一種把錫砣或軟鉛絲夾卷在離魚鉤柄外4 ~5 公分的魚線上,讓魚鉤平躺在河底,稱“臥鉤”,長處是魚吞鉤時無障礙,使其鬥膽吞鉤,鉤進魚嘴內深,提竿時紮得牢,特別是大魚上鉤,不易逃掉。 缺陷是魚兒吃餌前期,浮漂反響較慢。 但對晚年釣者來說,盡管靈敏度差些,但魚吃鉤深,一旦看到浮漂反映,提竿時,鉤也就牢牢地把魚鉤住了。
(5)手竿競賽通常都用浮漂
魚漂是垂釣人的“雙眼”,以此來判別魚兒能否吞鉤,以便即時提竿。 手竿競賽對浮漂款式沒有明確規則,用散子(或稱蜈蚣浮子)通常7 ~1l粒,但也有只用粒浮子的。 如南京某釣友在玄武湖用長竿短線垂釣,他用3 粒浮子,有2 粒在水中,1粒在水面,釣來稱心如意,魚吞鉤、靈敏度高,作用很好。 在有風波時運用立漂方針較顯著,並且少受風波移漂的影響。 總歸,用啥浮漂能夠按個人的習氣選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