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論壇有一段日子了,看到論壇裏的驢友們談的熱火朝天的很是高興,我個人也是個裝備迷非常喜歡看各種裝備的介紹尤其是有DIY精神的帖子。但是看完了幾乎所有的帖子以後不由的讓我想到一個問題:關於裝備的正確態度。

  戶外運動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它的魅力在於人與自然的融入和自身思想的升華。從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走進自然原始的大陸,海洋,極地的確需要勇於挑戰的精神和合適的裝備。優良的裝備可以讓戶外運動變得安全和舒適,裝備的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對裝備的熱情本無可厚非,但是過度的熱情和錯誤的導向會使熱愛戶外運動的人和將要熱愛戶外運動的人忽視運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而走向對物質的簡單追求。無論對於戶外運動的健康發展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都是有害的。

  在論壇中對於裝備的看法有不少爭論,有建議一步到位的,有選擇性能價格比的,有強調身體素質的等等。

  不可否認他們都有自己一定的理由和合理性。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個系統中有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就如同機器裏的一個螺絲釘,顯而易見一臺機器的良好運轉並不取決於一個螺絲釘的優良與否。對待戶外運動裝備的看法是同一個道理。裝備(包括衣服,鞋,專業設備,),人,環境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通過戶外運動這種方式聯系起來。戶外運動作為一種運動方式它面向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和其它一切運動形式一樣,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對待這種運動的時候所采取的態度,我想論壇裏沒有億萬富翁也沒有西藏登山隊的專業人士。

  戶外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和方式但是它畢竟只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活動,也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宗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從辨證的角度還是從我們自身的位置和需要出發對待戶外運動只能本著利用有限的裝備發揮主觀能動性使戶外運動有利於身體和思想的修為,有利於環保意識的提高,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的原則。

  有了正確的態度以後,我們才有正確的方法去處理關於戶外裝備的問題。在環境,人,裝備這個相互聯系的系統中,人是主體,環境是客體,裝備是主體作用於客體的手段。我們自身是根本的要素。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有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毅力,戶外活動本身也可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無論是在活動當中還是平常的生活中,鍛煉身體和毅力是根本之道。

  西藏和新疆的隊員更能忍耐寒冷和缺氧就是與其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的,生活環境對於人來說就是一種鍛煉。記得論壇上一個驢友說自己一直洗冷水浴,在四千多米的山上淋透了,下山依然沒有感冒就是很好的說明。身體素質越好對裝備的依賴就越少。當然任何正確的觀點都是有一定的適用範圍的,身體素質的提高並不表示可以擺脫對必要裝備的需要。在殘酷的自然界面前人是非常脆弱的。但是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毅力是一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是符合我們對戶外運動的基本原則的。

  所以各位驢友,不要讓專業厚實的裝備下包覆著虛弱迷茫的身軀。對於現在的驢友和將來要成為驢友的朋友來說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不僅是一種精神的表現也是建立戶外運動良好氛圍的需要。對於將要加入戶外運動的新人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和富有指導意義的。

  論壇裏的驢友大都是普通的百姓,中國的國情也決定了我們在選擇裝備的時候只能在保證基本裝備的夠用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象發達國家的戶外運動者一樣去追求精良的裝備,消費能力有限並不能阻止我們驢友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實踐能力。就像論壇裏的QIAOKELI自己動手製作頭燈一樣。更為重要的是從有限的裝備中能體現自助遊的本質和精神。我們追求的是人於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不是物質欲望的不斷膨脹。

  結合人的因素把現有的裝備發揮到極致,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豈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論壇上關於背包,帳篷,睡袋,沖鋒衣的討論非常之多,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一些驢友背著幾十元錢的背包,穿著牛仔裝也能遊樂於山水,這就是發揮人的積極作用。我們並不提倡損傷身體的旅遊和探險,但是也不提倡旅遊中的享樂主義,接近自然的目的是去體驗自然,如果在自然中你依然要保持城市裏的安逸和舒適,你為什麼要選擇戶外運動?看風景嗎?有電視和照片,何必去花一大堆錢去自助遊。

  就是錢多沒處花也反對這種錢多燒包在驢友中存在,因為他不配做驢友。大家都說BIGPACK的包包很好,如果你所去的地方確實需要如此強悍的包,而且你又能承受的話,當然可以提高自助遊的檔次,但是很多的驢友選擇一些便宜的包包也一樣背的很舒服,我就是一例,我背的就是最最便宜的ONEPOLAR但是背負的感覺非常的好,三四十斤的重量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當然這個包包是經過我改裝過的。想起我背著沒有任何背負系統的大“口袋”在五千多米的海拔上不還是一天徒步十二個小時。走到最後幾乎所有隊友都虛脫了,但是那種精神和毅力和西藏美麗的景色一樣深刻在我們的腦海裏。沒有任何主觀的努力一切依靠裝備的精良,試問在自助遊中人的價值和意義怎麼體現。

  裝備的選擇取決於人自身的情況和環境的要求。

  如果你要攀登珠穆朗瑪,沒有幾年的身體訓練和完善的裝備那是無法想象的,它的花費可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這個時候你所追求的是挑戰自我的成功,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包括你的生命。它已經不是我們自助遊中所追求的樂趣的範疇了。所以對於驢友來說,首先是你已經擁有的裝備怎樣去把它發揮到最大的限度。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個ONEPOLAR的包包,那麼就不要想著別人說的它的背負不合理,它的材料不地道這樣的問題。

  看看你的包包是不是真的不可救藥了,是不是可以動手讓它的背負更好一點,材料不太好但是也挺結實,防雨不好可以加個雨罩。如果你有個棉睡袋,不要緊一樣可以去溫度很低的地方,充分利用你的羽絨服,也許你能找到你適應的極限溫度。當然事情要一步一步來,正確的態度還要結合科學的方法。總之在我們現有的水平上盡可能減少裝備的開銷把錢用在旅途中不是更有意義。

  環境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選擇裝備的依據。如果你要去八千米以上的山頂那麼我告訴你帶上棉睡袋的話,那我就是在謀殺了。在有限的裝備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程度就取決於環境的要求。對於大多數的驢友來說登頂的機會畢竟不多。象“垂直極限”中的攀巖也很難得。那麼從這樣的事實出發我們的裝備只能是業余級別的裝備。

  在這個特定的情況下我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發揮的更徹底。讓物美價廉的裝備用的更充分和熟練,讓自己在戶外環境中學到更多的本領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東西。環境對於我們來說不僅是我們選擇裝備的因素也是我們自身素質得以提高的課堂,我們走進自然更能讓我們體會到環境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貴。

  並不是人人都是環保主義者,但是自助遊的驢友們應該都是環境的保護者,因為他們理解自然,熱愛自然。適當的裝備讓你在與自然交流的時候體會到更深刻的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人類文明的產物──裝備的的根本意義就是:工具,僅僅是工具。人們會因為自然的親和力而感動,但是決不會因為工具的完美而哭泣。

  當你在為選擇哪種帳篷而猶豫不決和辛苦攢錢的時候,想一想完成同樣的目的是不是有其他合適的途徑達到。多花一些錢給自然,也就是在給自己的未來存款。

  北壁

  時間2002/10/20 21:03

  我喜歡這幾句話:

  》對裝備的熱情本無可厚非,但是過度的熱情和錯誤的導向會使熱愛戶外運動的人和將要熱愛戶外運動的人忽視運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而走向對物質的簡單追求。
  》但是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毅力是一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是符合我們對戶外運動的基本原則的。所以各位驢友,不要讓專業厚實的裝備下包覆著虛弱迷茫的身軀。
  》就是錢多沒處花也反對這種錢多燒包在驢友中存在,因為他不配做驢友。
  》沒有任何主觀的努力一切依靠裝備的精良,試問在自助遊中人的價值和意義怎麼體現。
  》讓物美價廉的裝備用的更充分和熟練,讓自己在戶外環境中學到更多的本領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東西。
  》環境對於我們來說不僅是我們選擇裝備的因素也是我們自身素質得以提高的課堂,我們走進自然更能讓我們體會到環境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貴。

  只有那些既有豐富的經歷,又有對自身、對自然、對裝備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體驗的人才能有如此精彩的思想。綠野之中肯定不乏有這些觀念的人,但又有這麼好的組織文字的功夫的朋友可能就不多了:)

  標題裝備發燒本不是壞事

  作者:GRAYKNIGHT
  時間:2002/10/20 22:42

  誰都想讓自己活的更舒坦些,用好裝備本是好事,何況某種意義上說裝備本身就是男人的玩具,怕就怕的是跟風,盲從,攀比,不動腦子發揮裝備長處,過於依賴裝備,不熟悉裝備使用,不會根據自己需要選裝備。

  反正我每次玩回來總要總結裝備的得失,繼續發燒!升級!改進!燒裝備本身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KissMyAss!

  EditedbyGRAYKNIGHTon2002/10/20 22:46。

  標題真正懂裝備並不是指懂得該買什麼裝備,而是知道在什麼環境下需要什麼裝備以及該怎麼使用這些裝備

  作者背包

  時間2002/10/21 11:35

  現在裝備版上更多的關心是要怎麼買裝備

  而不是探討什麼裝備適合什麼場合用以及怎麼用

  這裏的絕大多數人,裝備都超前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