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讀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關於登山中的喝水問題》,當時覺得受益非淺就順手放在了我的BLOG中,其中詳細講解了喝水的重要性。下面將文章中的重要部分文字節選以供讀者參考,希望在了解了運動中補水的重要性後註意您在運動中的引水頻率及合適的飲水量。整理這篇文章,其目的是想讓大家在今後的活動當中,能夠更好的應用你手中的裝備,合理科學的飲水,使你在戶外運動中獲得更多快樂與健康。
在現代的運動理論中,人體水的補充是非常重要而為很多人所重視,這裏有一些事實可供我們參考: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成分,胎兒的含水量達到98%,而成人為50%-60%,女性稍偏低。
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有:消化食物,以體液來溶解營養物質,傳送養分到各個組織,擔負吸收和搬運的任務;排泄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保持細胞形態,提高代謝作用;調節體液粘度,改善體液組織的循環;調節人體體溫,保持皮膚濕潤與彈性。
水是身體唯一能感知缺乏的元素,在感到口渴時,身體脫水已經超過2%,因而運動中,在非口渴時也應補充水份。
即使水的少量缺失(脫水)都會損害身體的運動能力,只要失掉15%的水,生命就有危險。
在運動時,出現脫水將導致:
1.血容量降低
2.皮膚血流減少
3.肌肉內血流量減少
4.溫度升高
5.疲勞
6.血壓降低
7.頭昏眼花
8.暈厥
運動中淡水的補充將“關閉”口渴,“開啟”腎臟,在補充水分同時應補充一定量的無機鹽(Na,K,Ca,Mg)以維持血液中的離子平衡。
在實驗室的測試中發現,丟失4誇特的汗液引起的口渴感,只需要1品脫的淡水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1誇特=2品脫),而攝入帶有無機鹽成分的運動飲料可減少33%的尿液排出。
普通人一天平均攝取2-3升水是適當的。
登山運動,具有其他一切運動的共同特點。然而在現在的登山中,關於補充水的關註卻遠遠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的重視。在登山運動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的今天,以下的現象屢見不鮮:
現象1:很多人到達大本營後,由於水份攝入不足,高山反應持續時間很長,甚至無法完成既定攀登計劃。
現象2:行進過程中,由於疲勞、寒冷、麻煩,無法及時主動的補充水份,或者在無意識在口渴以前,即身體脫水以前及時補充水份,造成攀爬疲勞和高山反應加重;在登山訓練過程中,為了訓練所謂的“耐饑渴能力”,在高強度的訓練中減少或者停止水份的攝入,素不知,這樣長時間的脫水將很大的降低身體的機能,影響訓練的效果。
現象3:到達營地後,尤其是高海拔營地,由於疲勞,以及化雪燒水的困難程度,很多人無法或者不願大量喝水而只是睡覺休息,導致第二天高山反應加重,或者疲勞無法恢復。
現象4:為了增加口感,很多人飲用咖啡、茶、巧克力,甚至有人飲用酒精飲料。然而咖啡、茶和巧克力具有利尿作用,只能補充50%有效水份,而酒精的代謝需要大量的水份,從而影響到水份的充分攝入。
在水中加入糖可以非常快的在行進過程中補充能量,並且增加口感,各種糖的混合物將加快糖的吸收(葡萄糖、果糖-蜂蜜、蔗糖……);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K,Ca,Mg離子將會改善體液的離子平衡;加入一些維生素,可以有效的補充維生素的攝入,並可以減輕體內“堿中毒的情況”。這樣的飲料配方可以自己配置,也可以購買現成的,果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市面上的運動飲料也不錯。
可見,在高海拔,喝水的情況徹底的決定了我們的攀登和健康狀況,正確的喝水將使我們走的更遠,攀的更高!
關於水袋的使用,一直以來想寫篇東西與大家分享我的使用心得,無奈事太多,人又太懶,所以遲遲沒能成文,總是用聲音向大家傳授,也著實很累。嘿,今天終於下定決心下筆,給自己加下右先。之前摘錄的文章中,作者已經講到了喝水的重要性,這裏就不多羅嗦了,下面從我靜雲幽深的個人使用經驗中介紹:
盛水器具的種類:礦泉水瓶、鋁製水壺、皮囊、水袋……
參與戶外這幾年,剛開始的時候,還不知道水袋為何物,那會是使用過礦泉水瓶,裝在包裏,怕停下來喝水,折騰完了也掉隊了,再追,累殺我也。所以經常懶得拿,忍著不喝繼續跑,瓶子喝完背下山垃圾筒子伺候。鋁水壺1個,剛開始時候覺得真COOL,真專業的樣。掛在胸前還很洋相來,酷個腦袋,好不好用自己知道,一走一逛蕩,還得安排一只手扶著它,好不讓它撞我,小心呵護著別撞壞它,這玩意不好伺候,容量又太小,裝熱水你絕對不敢碰它,燙就一個字,用水壺的年代是用礦泉水瓶配合著使用的,否則裝那麼點水,還不渴死N回了。沒多久俺就知道了有水囊這個玩意,同時也知道了有水袋這麼個東西,聽人勸,吃飽飯,既然說好,我就用。用就用好的有保證的,買了一只鴨嘴獸。開始了水袋直到現在,深感水袋帶給我的諸多好處,沒了那麼多羅嗦,一根管子伸在嘴邊,叼嘴裏輕輕一吸,嘿,喝水不耽誤走路,達到了少量多次的科學飲水,這下是徹底運動中的喝水問題,更是箭步如飛,牛,吼吼。搞笑的事是每每全副武裝招搖過市的時候引來目光無數,更有甚者好奇地問你那是吸氧地嗎?!當解釋明白之後,好奇者撇撇嘴說,呀,真先進!厲害。哈哈,說說笑笑好不熱鬧。言歸正轉,這兩年水袋使用中積累了一些經驗,筆者將在本文中將與大家分享。
水袋的品牌
四大著名國際品牌:美國的PLATYPUS(鴨嘴獸)、以色列的SOURCE、美國MSR、CAMELBAK(駝峰),國內也河馬等品牌,接觸不多。
我個人使用過以上品牌中的鴨嘴獸和SOURCE,對這兩個品牌的東西了解也多一些,一會單獨詳細介紹下使用頻率最高的鴨嘴獸。MSR的東西很強,國內能見到的水具產品很少,攀登用的水囊非常耐磨耐用;CAMELBAK了解不多,據說東西也很牛。
鴨嘴獸介紹
鴨嘴獸水袋為美國製造,是美國CascadeDesigns公司主要產品之一。鴨嘴獸水袋並非傳統的,它決不是硬製水壺。鴨嘴獸水袋由高級塑料製成,耐凍耐熱,可裝熱水無塑料氣味,能在寒冷環境中使用,能在寒冷環境中使用,袋內液體冰凍後可置於沸水中化解,水袋周邊由三層高級塑料經特殊工藝壓製成,強度極高,密封性好.它沒有水時可以被折疊來適應不規則的形狀,可以放於小而緊的空間內,比如背包或旅行包。水袋由食用聚氨酯製造,決無異味,因此飲用時不會有討厭的塑料味。鴨嘴獸承諾水袋可以承受100攝氏度的熱水)、低溫,廠家承諾:正常使用情況下如有損壞,新品交換,終生質保。
有多種容積規格,旋蓋、大開口等開口方式,我本人現在使用的是Hoser系列1.8L,喜歡Hoser系列的原因是,裝水後能獨自站立,方便在營地生活中使用,1.8L短而寬,適合我放於大背包最頂部拿取方便,並且最大限度的節省了包內空間。現在流行的BigZip系列,更方便裝水、清洗,裝入包中時無須倒置,價格相對由Hoser系列高。鴨嘴獸水袋自身重量輕,可以存放大量的水,而沒水時可以壓平緊塞在包裏,裝水後成扁柱狀,不怕擠壓,可以方便地裝入各種包中,Hoser系列裝入包中時有蓋子的一頭要朝下,便於吸水時水的流出;喝水時只要用牙咬住水嘴,將水吸入嘴中即可,不用卸包、停留,保持速度連續行軍。
使用中的一些經驗:
水袋清洗:
我使用的旋蓋系列有兩年多的經驗,除了裝過開水、涼水外,別的液體沒裝過。因此我只用開水涮涮從水嘴裏放水,連帶水嘴管子一並清理,拆開懸掛晾幹即可,無須刻意消毒、打理。而大開口就一目了然了,再容易不過,手插入直接清洗就好。水袋最好不要裝其他飲料,如清洗不及時,容易變質引起黴變。鴨嘴獸的水嘴是可以拔下來的,大家不防使用一段時間拔下拆開仔細清晰一下。然後按原樣裝回去就可。
冬季水袋如何保溫
這個問題我品牌商請教過,但僅僅是個別型號有配專用保溫套。其實這是個非常容易解決的問題,就看你有沒有想到,想到做到就能解決到,呵呵。下面我告訴你兩種方法,你結合著使用,一定讓你在冰天雪地裏有6-8個小時的熱水喝。袋體保溫法+管內水回流法,袋體保溫,也就是水袋的主體部位保溫,市面上現在很好見到專用的保溫套,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自己非常用意解決,最理想的是動手製作,在家中隨便找點保溫的材料,可以是棉、毛、等布料,最好是抓絨、羽絨的的,重量輕,保溫性好。按照自身水袋盛滿水的體積製作相同大小的袋子就可以。可以替代的包裹屋:超市購物時的保溫袋,在大型超市冷凍食品的櫃臺處就有。三兩元錢一個,為發泡保溫材料。不穿的衣物、帽子、圍脖等包裹袋體,經我的無數隊友測試,屢試不爽,直到下山,水還是溫的。我最近找了個好東西,上雪山用的羽絨腳套,就像聖誕老人的大鞋一樣,我水袋轉進裏面,真可愛,這個絕對保溫哈。如果你也一樣能保溫很好的話,千萬小心,別像我一樣第一口水差點燙著,好在有驚無險。這個方法呢,各自發揮,相信你有比我更好的保溫包裹呢。自己製作的樂趣多多,可以在保溫袋子上秀上個性的LOGO和名字哦,呵呵。管內水回流法,其實沒這個方法的名字這麼羅嗦。這個經驗得於我05年7月在雪山上,如果水洞在管子裏,沖頂的路上我就甭想喝水了,也許是海拔5000米的高度得來的靈感,我讓你管子空著看你凍什麼,我喝完水就把你吹回包裏,包裏的袋子還有東西包裹著,總不會凍了吧。嘿,直到我站在了頂峰的時候還有熱水喝,那個感覺叫溫暖,哪個滋味叫幸福啊。道理非常簡單,水管就是薄薄的塑料避,就這麼裸露在外界當然會受外界溫度的影響了。這個回流法一樣試用保冷,不用太擔心,吹回去不需要太大的肺活量,不信你試試看。嘿~~~~
特別註意,鴨嘴獸裝了100度的開水,在保溫做的好的情況下,水溫下降很慢,喝的時候,先慢慢吸到管子裏,試試溫度,太熱的話,讓熱水停留在管子裏約1分鐘後再喝。千萬小心,被燙著啊。
好,暫時就這麼多,SOURCE的特性等我抽時間了再寫寫與諸位分享,這裏要說的是,使用SOURCE驢友們,60度的水保溫做好了,也能保證溫熱的水供給哦,千萬別冠100度的,殘酷的實踐證明,燙不死也燙皺巴了。人家可是明說了只支持60度哦,別拿自己的袋子開‘生命‘玩笑。
請有使用水袋經驗的山友們,把你在使用中的經驗、問題都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吧,讓我們將裝備運用的淋漓盡致,讓裝備更好的為我們服務,讓我們的戶外生活更加舒適、健康、快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