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輕量化的裝備,但也不喜歡讓自己太艱苦,所以盡量做到平衡。五一和老婆兩個出去,路線比較輕松。所以做了一下輕量化的嘗試。
背包:既然是輕量化,包自然不能太大,放棄我常用的ArcTeryx Needle 65,在RT25和Granite Gear Vapor trail中做選擇,後來選擇了RT25,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想嘗試一下是否能夠做到這樣的輕量化,二是相機比較重,Vapor trail的粗腰帶和相機包腰帶沖突。老婆也改成她上班背的ArcTeryx Razor 20。其實這兩個包的實際容量都沒有標稱的大,RT25官方給出的是21L,而Razor 20更小,實際容量只有不到17L。
睡袋:因為天氣比較熱,所以帶了一個薄的雜牌羽絨信封睡袋。天氣合適的時候的確好用,比抓絨睡袋暖和,而且打開後可以當被子蓋,兩個人帶一個就可以了。一直是我天氣暖和時的最佳選擇,重量又很輕,800克左右。沒有帶睡袋壓縮袋,用一個防水袋代替,這樣下雨也不用擔心。
帳篷:以前特意買了一款超輕的帳篷,Mountain Hardwear Waypoint 2,最小重量1.39公斤,單竿單層,不能獨立支撐。過去一直擔心它的防水性。後來在婺源經歷了一夜的暴雨後放心了。內部空間非常好,大於多數2人帳篷,頭和腳各放一個包都不影響,兩邊還可以放不少東西。雙門的設計也很方便。
防潮墊:兩個120厘米的Therm-A-Rest防潮墊,好像是370克。這個應該是輕量化戶外的傳統配置,就不多介紹了。
爐具相關:鍋是Snowpeak的小鈦鍋,一個煮鍋,一個煎鍋。我和老婆吃的時候一人一個,兩個鈦勺。爐頭是Camp 4。燃料帶了兩罐Jetboil的輕型氣罐,大概100克一個。
照明:我帶的是Petzl Tikka,老婆是BD的,另外帶了一個汽燈,這樣夜晚會舒服一些。
水具:帶了一個4L的Platypus水袋(裝了1L水),這個非常方便,可以當水桶用,所以每次必帶。帶了一個SIGG的650ml的水壺。另外兩瓶脈動放在老婆的包中。
相機:一個Canon 30D + 17-40mm4L我用,一個Canon IXUS 60老婆用。
以上就是主要的裝備,還有一些小東西就不說了。食品主要是面條,鹹肉,麥片,小型的海魚罐頭,路餐是牛肉幹,巧克力,葡萄幹,餅幹。
服裝:老婆穿的是一條Marmot的沖鋒褲,一件ArcTeryx的快幹衣,一件ArcTeryx Javelin SV Jacket沖鋒服和一件快幹衣打在包裏面備用。我穿了一件Mountain Hardwear輕型的沖鋒褲,兩層半Gore-Tex Paclite,犧牲了一部分結實,換來了輕巧,衣服也是和褲子同型號的,放在包裏面備用。上身穿一件ArcTeryx的Operative Jersey快幹衣,外帶了一件Mountain Hardwear的T恤備用。兩個人各帶了3雙襪子備用。怕變天,所以還特意帶了一套Craft的保暖內衣以防萬一,結果沒有用上。鞋子我們兩都是Asolo,老婆是一雙GRAVITY GTX,我是傳統的FSN95,老婆另外帶了一雙Chaco的涼鞋,這讓我後來在營地羨慕不以。
線路過於輕松,因為是五一節,自己開車玩了溫州洞頭列島,福建大崳山島,廈門,武夷山,期間去大崳山島兩天露營的,車停在三沙鎮,坐船上島,島上徒步距離非常短,在大天湖邊紮營,不缺水源。原本準備回程去三清山露營,後來老婆實在累了,所以作罷。
兩天的戶外生活非常順利,溫度也比預計的高。問題比較大的就是食品比較單調,不如以往的那麼腐敗,以後這裏還需要改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