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睡相不好,mummy睡袋屢睡不爽,想過按照自己的身材,DIY一個矩形睡袋。Big Anges的半矩形睡袋和防潮墊一體,睡覺時身體不會滑落,概念不錯,但是成品肩部太寬,感覺浪費鵝絨,而且太貴。
防潮墊太窄,其實多次在野外露營,被凍醒的狀況是因為半個腳或者半個手滾到防潮墊外面了,寒冷的天氣多半伴隨清晨地表的水汽。感覺睡袋下層被壓之後的保暖能力如同雞肋。所以像BA的睡袋那樣幹脆不要下層,是很有道理的。
現在有一個想法:弄個信封睡袋,裏面契合一條羽絨被,配合使用70cm寬的單人矩形帳,再弄一個70cm寬的墊子。
防潮方面:
1) 70cm寬的矩形帳 + 70cm寬的墊子,這樣墊子就全部覆蓋了帳底。所以,地表的濕氣應該不再透過帳底打濕睡袋了。而且羽絨被還額外受到信封睡袋的保護。
2) 信封睡袋最好防潑水,防止外帳內側凝露的威脅。
重量方面:
1) 防潮墊較一般50cm的情況加寬了20厘米,重量增加2/5,增加按300克算。
2)正常睡袋寬80厘米,打開是160厘米。如果是羽絨被,120厘米寬足以(下層全部是墊子)。重量較一般睡袋減輕1/4。
3) 信封睡袋的重量是額外增加的。但如果是長途旅行,信封睡袋展開成床單 + 羽絨被可以完全替代小旅店骯臟的床(驢行的人一般不會住大酒店吧)。
綜述,重量方面,並沒有增加太多。
舒適方面:
睡眠絕對舒適,就像家裏一樣,有床(寬敞的墊子)、有被子,而且被子不像睡袋,蓋起來舒服的多。
抗寒性:
就像家裏睡覺一樣,用被子把身體裹緊,腳部塞嚴,被子與墊子表面的密合性要靠人工保證。(其實BA的睡袋也就是一條被子密合了底部的墊子。)
不過我們還多一張信封睡袋呢,可以考慮與地墊密合(難不成用信封睡袋在內賬內再搞一個小內帳?),以進一步加強保暖,這個再考慮。
要求不高,總體方案能達到-5度的實際溫標,就滿足了。如果真要爬個六千米以上的雪山,還是老老實實去買幾千塊的木乃伊吧。
問題:
1) 墊子要70厘米寬,自充氣的好像沒那麼寬,怎麼DIY?泡沫的墊子又太大。另外墊子寬了,收折也是問題(不喜歡外掛)。
2) 市面上可以定做羽絨被,但面料基本是棉的,雖然蓋得很舒服,但棉被套的重量最低是多少??高度壓縮下是否跑絨?可不可以自己買到羽絨睡袋的面料,縫一張被單,再拿去充絨?
現在大家都在搞UL,偶卻在想著腐敗~~嗬嗬~~其實不光是腐敗,DIY也是尋找適合自己的裝備,比如現在市面上所有的睡袋偶都覺得不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