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帖(鉤毛搭扣帶)對於大家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戶外服裝鞋帽、帳篷、背包……, 魔術帖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可謂是數不勝數。
追根溯源,下面就簡單的向大家介紹下魔術帖的由來。
20 世紀 40 年代初的一天,瑞士發明家梅斯特拉爾(George de Mestral)先生帶著他的愛犬到森林中漫步,返回時發現褲子和狗身上粘滿了帶刺的蒼耳。
這一現象引發了梅斯特拉爾先生的好奇心,他將蒼耳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後,他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奧秘:原來蒼耳每個刺的頂端結構都是一個小鉤子,而正是這些小鉤子抓住了服裝面料上的紗線。由此他突發奇想,如果能在帶子上也產生這些類似的小鉤子,它不就也可以使布帶相互搭接代替紐扣和拉鏈了嗎?之後,梅斯特拉爾先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發明了由鉤面帶和毛面帶兩種結構組成的鉤毛搭扣帶。其中的鉤面就像蒼耳上的小鉤子,而毛面就像服裝面料上的毛圈一樣。梅斯特拉爾先生為他的發明—鉤毛搭扣帶註冊了一個商標,即VELCRO® (威扣TM),它源自兩個法語單詞:“velour ” 和“ crochet ” 即鉤和毛圈之意。
尼龍塔扣帶的原理十分簡單,它是由尼龍絲織成的帶狀紡織品,其中一種織帶表面織有許多毛圈(絨面),另一種帶織物表面織有許多均勻小鉤子(鉤面),只要將這兩種帶子對齊後輕輕擠壓,絨面毛圈就會被鉤面鉤住,兩個織帶就象被粘住了一樣,相互剝離時,只能從搭扣的頭端向外稍用力拉時才能撕開,在這裏就不多說了。
尼龍搭扣帶的基本生產流程是:
1、通過織機將尼龍(或其他纖維)紗經織帶機造成半成品胚帶(分絨面帶和鉤面帶)。
2、將半成品胚帶經高溫染色染成各種顏色。
3、絨面胚帶經起毛工序將表面刷起卷毛後再上漿定型。
4、鉤面胚帶經上漿定型後再通過切鉤工序將環形圈單絲切斷,就形成鉤面帶。
搭扣帶的主要檢測項目有鉤面、毛面的耐高、低溫測試、接著強度測試、剝離強度(g/cm)、橫向拉力(g/cm2)等測試項目。
魔術帖發明人梅斯特拉爾先生先生為他的發明—鉤毛搭扣帶註冊了一個商標,即VELCRO® (威扣TM),它源自兩個法語單詞:“velour ” 和“ crochet ” 即鉤和毛圈之意。
維克羅( VELCRO )集團繼承了梅斯特拉爾先生的發明成為最早的鉤毛搭扣帶生產商。同時 VELCRO® (威扣TM)也成為維克羅集團生產的鉤毛搭扣帶系列產品的專用註冊商標。
魔術貼除鉤毛搭扣帶標準名稱外,還有我們通常所說的粘扣帶、子母扣、維可牢(VELCRO字面直譯)。萬能帶等等多個俗稱。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