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界最熱門的名詞莫過於Web2.0。此名詞的發明者美國奧萊理(O'Reilly)媒體公司總裁提姆・奧萊理曾指出,同傳統Web1.0相比,Web2.0的一個關鍵原則是“用戶既是內容的製造者,也是內容的使用者,用戶越多,服務越好”。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登錄大型門戶網站的旅遊頻道,瀏覽由網絡人員事先編好上傳的旅遊資訊,或者用Google搜索目的地信息,這些都是典型的Web1.0模式,因為用戶僅僅是內容的被動接收者。有人可能會說,一直以來人氣頗旺的旅遊論壇,裏面的內容完全由用戶製造,該算Web2. 0吧?有IT人士在Blog裏發表看法:“傳統的網上論壇充其量算Web1.5,因為它只提供了一個簡易的表達和交流平臺,不太容易從中找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和信息,更不用提獲得專業化的服務了。”
如果你既愛旅遊又愛上網,一定對“旅遊Web2.0”的概念充滿好奇 ―它究竟是怎樣一種網站?你能從中獲得怎樣不同的體驗和服務?它們又將對你的旅行有何影響?
回答上面的問題,不妨以一個經典旅遊Web2.0網站 ―虛擬旅行者(www.virtualtourist.com,簡稱VT)為例。問一下在線旅遊業內人士和專業“驢友”,幾乎無人不知VT的大名 ―其知名度主要來源於“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旅行手冊”的稱號。除了一網包羅世界各地的“旅行手冊”和完全免費,它最大的妙處其實在於,所有目的地的“旅行手冊”及“手冊”中的所有條目都是網友自己“寫”的,他們在這裏既是作者也是讀者,而網站的註冊用戶越多,就意味著這本網絡旅行手冊的內容越豐富、越客觀―這與前文奧萊理對Web2.0的解釋完全吻合。
是什麽力量,驅使來自220個國家的60多萬用戶齊心合力、樂此不疲、長期不懈地充實和更新著這本巨大的網絡旅行手冊的呢?可能只有使用過它的人最清楚。在國外留學期間發現並開始使用VT的彥先生這樣描述他使用這個網站的感受:
“註冊過程和其他任何網站無異,註冊成功後你便獲得了一個類似博客的個人主頁空間。與目前流行的日記體博客不同,你在自己的VT博客上看到的不是日歷,而是一張世界地圖,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旅行經歷點擊地圖上的任意地點,開始記你以該目的地為單位的網絡日記―比如,你選擇了北京,系統就自動生成一個 ‘北京’頁面,裏面已經按傳統旅行手冊的結構為你列出了‘提綱’,其中包括各種類別的模板―交通、酒店、餐廳、夜生活、當地風俗、警告、提示……只需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填空’即可。除了這些客觀信息,你也可以像其他寫博客的作者那樣發表意見抒發感想,還能上傳相關的圖片。每一次新的旅行之後,打開自己的VT 主頁,在那張世界地圖上點擊出新的目的地,心中會生出強烈的成就感和將這段旅程記錄下來的沖動。”
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像彥先生這樣熱衷於在VT上書寫自己的“私人旅行手冊”的網友,再通過前文提到的日記“模板”將不同的單個網友提供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形成不斷擴充和更新的動態數據庫,才成就了VT這“本”“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旅行手冊”。除了VT,目前世界上還有幾家成功的英文Web2.0旅遊網站,包括:www.igougo.com,www.travelerspoint. com,www.travbuddy.com,www.realtravel.com等。
下一頁:請點擊 --本篇文章內容列表-- -------------------- 1 - VT:基於Web2.0的在線旅行手冊 2 - VT:基於Web2.0的在線旅行手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