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的登山及戶外運動愛好者數量劇增,暑期又到了“山友”大規模“出動”的時候,然而近期各地“山友”出遊的安全事故也是接連不斷。安全專家特別提出六項登山安全對策,期望對“山友”出遊有所幫助。

  ●對策一:在山裏迷了路怎麽辦?

  迷路是登山最容易遇到的問題之一,一些缺乏戶外經驗的“驢子”一旦發現迷路就異常慌亂,甚至走出搜救區域而長時間被困甚至遇險。下面幾招或許能幫你迷途知返:隨時觀察周圍地形以確定方向,離開帳篷、汽車之前,確定周圍各種固定的目標向導,記住往返經過了多少溪流、多少山峰,必要時畫出路線圖。最重要的一招是,辨認方向時可找一棵樹樁觀察,樹樁年輪寬的一面就是南方,另外,樹木一般是南側枝葉茂盛而北側的則較稀疏。

  ●對策二:登山時怎樣避免意外傷害?

  參與戶外登山應盡量避免意外傷害,首先,旅途中應在安全區域活動,避免在高低不平或有墜石危險的地方行走,盡量不走夜路,杜絕只顧看景不看路。其次,在野外為了防止昆蟲的咬傷、蜇傷,應穿長袖衣褲,紮緊袖口、領口,皮膚暴露部位塗搽防蚊藥,不要在潮濕的樹陰和草地上坐臥。

  ●對策三:怎樣預防高原反應?

  登山時,隨著高度的提升,尤其當海拔超過2000米以上時,一些人會出現高原反應,通常表現為呼吸急促、頭痛、耳鳴、嘔吐,嚴重者還會出現感覺遲鈍、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專家建議,為預防高原反應,登山上升速度不宜太快,步調應平穩,並調整呼吸,登山高度應逐漸增加,以逐步適應高山氣壓低,空氣稀薄的環境。睡眠、飲食要充足正常,經常作短時間休息,休息時以深呼吸來加強循環功能及高度適應。

  此外,如果攀爬海拔較高(3000米以上)的山時,最好能攜帶一定的抗缺氧藥物,如紅景天等。一般經驗認為,如果在出發前3天服用紅景天,將可大大減輕高原反應,此外,備個氧氣袋作為應急之需也有必要。一旦隊裏有人出現嚴重高山反應,應果斷下撤。

  ●對策四:哪些地方不適合野外露營?

  很多“山友”都喜好野外露營,其實,紮營地選擇學問不少,稍有不慎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專家特別指出,在野外露營中,應盡量在堅硬、平坦、背風的地方搭帳篷,切記不要在河灘和河谷中央紮營,避免山洪危險;也不可在谷底低窪處紮營,避免潮濕和墜石危險。在山頂迎風面紮營也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因為那裏一般風大且取水不方便;如果試圖在動物覓水點紮營,那麽一些動物晚上或清晨過來騷擾你也就沒什麽奇怪的了;至於在枯木或蜂巢之下紮營,不用說你也該知道後果有多麽恐怖了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