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在市區黃河二路至尊門第小區南門的幾處觀賞池塘附近,眾多市民站在池塘岸邊“圍捕”魚群。觀賞池的水十分汙濁,而這些捕魚的市民卻毫不在乎。經了解,他們有的是想替小魚找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而有的竟是為了食用或賣掉掙錢。
池塘魚易捕,市民紛紛伸桿捕撈
20日下午2點,記者在市區至尊門第小區南門的觀賞池塘邊看到,這裏聚集了眾多捕魚的市民。他們拿著自製的魚竿或漁網,動作嫻熟地從池中捕撈,收獲頗豐。
記者詢問幾名捕魚者,他們稱由於這幾處池塘魚多,容易捕,已經持續捕撈了好幾天,而且收獲很多。能捕到鯽魚,還有泥鰍和鱔魚。在靠近新立河西岸的一個池塘中,一位市民的魚桶已經快滿了,足有十余斤,大都為鯽魚。
池水臟亂發臭,漂浮大量死魚
記者發現,池塘水顏色渾濁,池塘中雜物較多。不時還能聞到水中散發的惡臭味。記者註意到,盡管池塘中的魚很多,但大部分魚都已翻白肚。
據岸邊一位觀看捕魚的老人介紹,這幾處池塘原本用作觀賞,池水是從新立河抽取的。由於池塘裏的水無法流動,排汙能力差。這些魚長期生活在受汙染的水裏,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
池塘魚食用安全受質疑
就捕到的這些魚怎麼處理,記者詢問了幾位捕魚者。一位師傅告訴記者,他想為這些魚換個生存環境,有更大的遊動空間和更優質的水。這位師傅說想把這些捕到的魚放生到市政廣場的水域中。有幾名年輕的小夥子說捕魚只是為了好玩。也有捕魚者表示,想把捕到的魚賣掉。
當記者質疑食用的安全性時,一位捕魚者表示“沒事,可以吃”。一名女士同樣對魚的食用安全表示擔憂,“我想拿這些魚餵我家的烏龜,可烏龜養了七八年了,萬一這些魚有汙染而把烏龜餵死了就太不值了。”
還有捕魚者表示會吃掉這些魚,並表示到家後先用清潔的水餵養幾天,待這些魚吐盡肚中臟物後再烹煮食用。
專家表示:
受汙的魚蝦不可食用
濱醫附院急診科醫生竇連峰表示,這種汙水池塘中的魚蝦不可食用。
在封閉的環境中,水中有大量物質腐敗黴變,產生多種細菌。魚群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易攜帶多種致病菌。若這種魚被人食用後,易引發多種腸胃疾病,一般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疼痛等多種癥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