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度全國海釣錦標賽總決賽暨中國海釣大師選拔賽將於3月1日至2日在珠海東澳島伶仃海岸舉行。據了解,該項賽事是全國最高水平的海釣大賽,先前已成功舉辦過兩屆,萬山群島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為海釣愛好者的“聖地”。

  發展海島體育休閑旅遊的城市在國內外並不少見,如以“帆船周”享譽世界的德國基爾、被譽為“世界海釣聖地”的夏威夷科納、以大帆船賽在長三角地區中獨立鰲頭的浙江舟山,都是以體育項目帶動海洋旅遊的典範。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具有“海上高爾夫”美稱的高端休閑體育活動,海釣對海島旅遊的帶動也十分明顯,珠海可以借助賽事打造海釣品牌,推動海島旅遊的發展。

  以體育帶動“萬山旅遊”品牌

  德國北部港市基爾面積僅為120平方公裏,人口只有23萬人,然而在那裏舉行的德國基爾帆船周卻被譽為北歐最盛大的夏季節日。每年10天的帆船周,參賽帆船達到2000艘,吸引500萬遊客到現場觀戰,給基爾帶來4000萬歐元的收入,每年帆船旅遊收入更是高達7.5億歐元,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如今,基爾已成為德國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帆船這項運動也成為基爾最閃亮的旅遊品牌。

  結合自然優勢和地方特色,以體育帶動旅遊,在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儼然成為發展高端休閑旅遊業的後起之秀。如果說基爾帆船周享譽全球得益於其地理優勢和作為德國造船業中心的歷史地位,那麼擁有珠三角最大海域面積、最長海岸線、最多海島的珠海,則無疑是發展海釣運動的首選地方。

  據了解,今年的比賽在東澳島舉行,這是珠海首個整島開發的島嶼,也是珠海海島旅遊的一顆明珠,在發展海島旅遊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其中,備受關註的玲玎海岸項目具備國際會議、休閑度假、海上娛樂三大功能,是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海上運動、會議培訓、高級住所和高級運動球場為一體的國家4A旅遊景點。與此同時,珠海也在加快推進東澳島超五星級酒店群項目、萬山群島休閑度假區建設,夯實海島旅遊基礎配套。

  “前兩屆舉行海釣賽參賽人員只有100多人,因為萬山島的住房比較緊張,遊客容納度十分有限。這兩年萬山區規劃完善了萬山島的住宿業,現在這裏已經可以容納600人了。”珠海市文體旅遊局副局長段勝明認為,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極強,特別是第三產業中與體育經濟密切相關的旅遊、餐飲、交通、社會服務等。

  “海釣賽事的舉辦,不僅對這些行業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還將促進傳統服務業在營銷方式、服務技術、經營理念等多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共同發展。”段勝明說。

  實際上,作為濱海旅遊的主要內容,目前海島遊已成為珠海吸引外地遊客的王牌,如今外地到珠海參與海島遊的人數逐年增多。而隨著產品多元化及各項設施的升級,越來越多遊客有望借由參與體育賽事欣賞到萬山獨特的生態景觀和海島風情,打響“萬山旅遊”這一品牌。

  海釣促海洋漁業經濟轉型

  漁業是珠海傳統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但目前珠海粗放式的傳統漁業也面臨轉型問題。長期關註海釣的市人大代表黃文科認為,珠海許多海域仍然存在亂捕濫撈現象,電魚、炸魚、摸海螺、用網眼過密的漁網撈魚等破壞性生產一直在持續。“把魚全部打上來賣所獲得的收益,和請人來釣魚、旅遊並帶動一系列服務產業所獲得的收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黃文科說,同一種海洋資源,不同的利用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發展前景,應該通過海釣的發展帶動傳統漁業的轉型。

  以海釣產業為代表的休閑漁業是一個實現漁民生產方式轉變的突破口。萬山漁場作為中國傳統的四大漁場之一,有著極為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每年的十月至來年的四月份期間,有大量的澳洲白鯛從南太平洋洄遊到此產卵棲息,是一個仍待開發的理想海釣場所,具備開展休閑漁業活動和舉辦大型國際海釣賽事的基礎性條件。

  目前,珠海正著力發展海釣這一國內新興的海上旅遊項目,發展新興的海上旅遊項目,規劃建設海上垂釣中心,支持企業建設適合魚類等海洋生物棲居的人工島礁、專業垂釣船、海上浮式遊釣休閑平臺或海洋垂釣碼頭,建設國際海洋垂釣區。

  “以生態環保的賽事定位為出發點,我們將結合萬山區實際情況,逐步實現全面禁捕,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對漁船、酒店、環境等方面的改善,促進島上漁民轉產轉型。”相關負責人表達了對賽事的發展願景。

  遊艇生產細分辟新市場

  對於海釣賽事來說,遊艇是最重要的載體。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今國際上的海釣賽事實際上是一種知名遊艇比拼的舞臺。以遊艇取代漁船,既提升了海釣的檔次,同時也對遊艇品牌起到一種展示作用。

  黃文科在今年和去年的“兩會”期間均提出發展海釣業、加快高端海洋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在他看來,珠海以往的海釣硬件配套設施缺失,甚至不能給海釣者提供出海的合法遊釣艇,製約了海釣業的發展。

  據了解,在上一屆比賽結束後,中國釣魚運動協會隨即組織人員對眾多遊艇廠商進行考察指導,並邀請國內知名船舶學院教授,歷時6個多月研發出新型的符合海事船檢要求的釣魚專用艇,在本次比賽中,將有七艘遊艇投入使用。

  “之前我們也考察了珠海幾乎所有的遊艇廠商,包括太陽鳥、江龍等,但他們生產的多是比較大型的公用艇,像專用釣魚艇這種比較‘小眾’的遊艇並無涉及,所以最終選擇了中山的大飛洋公司。”珠海市釣魚協會秘書長曹凱透露。

  事實上,珠海遊艇產業發展起步較早,至今已形成以平沙遊艇與休閑旅遊區為重心的遊艇產業布局,目前全市共有遊艇生產廠家21家,在建或規劃建設的遊艇會8家,已建成的遊艇會2家,初步形成了規模優勢。業內人士認為,海釣也是一種中高端的體育休閑運動,未來一旦在珠海形成品牌,會吸引全國各地的愛好者,這對遊艇產生了較大的需要,“珠海擁有很好的遊艇製造基礎,若能在產品和市場拓展上進一步細化,推動遊艇製造與海釣的結合,可以為遊艇產業開辟新的市場空間。”

  “釣”住遊客

  大連長海旅遊無淡季

  面積不到200平方公裏的大連長海縣是國內傳統三大釣場之一,全縣由142個島、坨、礁組成。近年來,由於不斷高漲的海釣活動打破海島旅遊淡季,也有效拉長了海島旅遊產業鏈條。長海縣每年上島遊客人數突破百萬,2012年僅海釣遊客總數就超過20萬人次,帶來超過8億元的經濟效益。“海釣客”大部分為中高端消費,人均上島消費相當於普通遊客的3到4倍,對旅遊收入拉動明顯。

  近年來,長海縣致力於通過節慶活動拉動海釣產業發展,一年一度的長山群島國際海釣節已成為大連市舉辦時間最長、社會參與面最廣的地區性節慶活動。以海釣為發展目標,長海縣各鄉鎮不斷打造海釣產業。小長山鄉現已改造釣場4個、釣船近百艘,建成的星級酒店和漁家樂近30家,可一次性接待釣客1000多人。遊客市場從大連逐漸擴展到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等地。

  長海縣的獐子島漁業曾投資478萬元建造了4艘玻璃鋼休閑漁釣艇,不僅提高了休閑舒適度,更增強了海釣安全性。作為大連市首個休閑漁業試點單位,獐子島漁業積極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在2000平方公裏的“海洋牧場”上開辟了1000畝人工魚礁專屬釣場,擁有黃魚、黑魚、鱸魚、黃鰹魚、鮁魚等多種魚類,著力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發展生態休閑漁業,打造海釣品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