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本報以《太河水庫裏遊玩 野炊釣魚汙水源》為題,報道了有人在太河水庫邊野釣、野炊的現象。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多年來,太河水庫一直是眾多淄博市民近郊遊的熱門地點,然而太河水庫的職能由水利工程變為一級水源地後,市民的環保思維卻未能跟上,因此導致了種種問題的出現。
釣魚愛好者的“遊擊戰”
5月30日13:30,太陽高高地懸在太河水庫上方。由於近兩年降水量較少,水庫部分河床裸露在外,這些地方成了釣魚愛好者的天堂。雖然河床上沒有半塊陰涼地,但烈日沒能擋住垂釣者的興趣,數十名釣魚愛好者聚集在水庫兩岸垂釣。
“我是從淄川城裏趕來的,昨天看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連夜就趕到水庫了,一般下雨的時候容易釣到大魚。”釣魚愛好者陳鵬(化名)告訴記者,他已經在岸邊釣了一天一夜,在此期間與水庫管理人員有過一次碰面,“現在水庫管得嚴,不讓釣魚,上午我在西岸釣魚的時候碰上巡邏隊,這不就溜到東岸來釣。周末他們上班的人少,也不可能來看著我們。”
記者看到,陳鵬釣魚的地方聚集著十余名垂釣者,詢問後發現,不少人都是5月29日晚上就開始在此下竿釣魚。
“附近釣魚的地方就是太河水庫還不錯,去魚池釣魚沒意思。我釣魚都20年了,過去在太河水庫釣也沒人管,現在太河水庫成了水源地,管理嚴格了,但我一直不明白,釣個魚能有什麼汙染?”另一名垂釣者郁悶道。
陳鵬說,他經常在淄博市各大水庫垂釣,太河水庫是他最喜愛的地方,“說實話,這兩年太河水庫的魚少多了,過去的時候這裏魚多,而且水清魚肥,釣魚上癮,所以經常來。”
在記者采訪的幾名釣魚愛好者中,不少人都有十余年甚至幾十年的釣齡,而太河水庫在這些年的時間裏,也一直是他們的垂釣勝地。在他們眼中,釣魚不過是一項休閑活動,很難與汙染掛上鉤。
然而,記者沿著岸邊觀察發現,每名垂釣者的附近都有吃剩下的雞骨頭、魚刺和食品包裝袋等垃圾,十余名垂釣者無一人將垃圾收起。但對於這種汙染,垂釣者均不以為意。
“靠水為啥不能吃水?”
圍繞著太河水庫有十余個自然村,對於這些村民來說,自上世紀60年代太河水庫開建以來,水庫就成了村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寶庫。
“過去的時候,沿著水庫都是村民自己開的農家樂,專門做來郊遊的城裏人的生意。近些年來,太河水庫附近的餐廳已經全部被取締了。”淄博市太河水庫管理局水政科的焦科長說,當時的汙染情況較為嚴重,“餐廳裏的泔水和垃圾都往水庫裏倒,後來為了保護水庫水質,逐漸把這些農家樂都拆除了。”
記者在水庫附近隨機采訪了幾名村民,水庫在他們眼裏,多少有些自家後院的感覺。
“靠水吃水,過去村民都去水庫捕魚回來賣,現在捕魚的還有,但是少了。我們世世代代都從這裏吃水長大,連這個水庫都是占的村裏的地,去水庫打魚、打水都成了習慣了。”一名村民告訴記者,“過去的時候,還有人在水庫裏炸魚,也沒見怎麼管理。成了水源地以後,什麼都不讓幹了,靠水為啥還不能吃水了?”
這位村民坦承,確實有不少村民不太註意自己的行為,“有些村民的確不太像話,在水庫裏洗衣服、倒垃圾,不過這也是沒辦法,附近的好多村都不通自來水,村民只能用水庫的水。現在東邊的幾個村還有來水庫裏挑水喝的。”
對此,記者咨詢了水庫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一名巡邏隊員告訴記者,他們確實遇到過類似情形,“有些村民到水庫挑水,按照管理條例是不允許的,但我們碰到這樣的村民也很為難,有些村不通自來水,一個村只有兩口井,如果不讓老百姓挑水,他們也很難生活。”
而據附近村民說,由於太河水庫附近都是山地,耕地非常少,農耕收入少,因此,水庫一直是他們的重要生活來源,“過去家家開飯館,打魚賣魚,補貼生活。尤其是城裏人一到周末都來釣魚、郊遊,我們的生意也好,所以村民也都樂意城裏人來玩。”一名村民說。
在太河水庫的大壩上,記者看到“水源地禁止旅遊”的標語,但來此遊玩的人不在少數。從壩上還能隱隱約約看到在水庫岸邊垂釣野炊的人。雖然水庫管理局就在大壩旁邊,但對於管理人員來說,管理這片區域並非易事。
“我們正常巡查有七八個人,按照規定,巡查時必須兩人以上,但實際巡查的時候,最少也得三四個人,有負責勸離的,有負責監督的,還得有在岸上統一觀察整個水庫情況的。水庫的周長大約有40公裏,我們七八個人有時候真的耗不過這些違規的人。”一名管理人員說,最令他們感到頭疼的就是垂釣者,“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對垂釣者勸離,但經常是我們前腳走,他們後腳又換個地方繼續釣,有的時候他拿著魚竿坐在岸邊,什麼時候把我們耗走了,什麼時候再去釣。”
在水庫東側,記者曾看到一段被欄桿圍起的庫區,焦科長表示,這是正在進行的保護水源地項目之一。“預計到2020年,實現整個水庫的全部封閉,因為這裏是一級水源地,所以必須提高保護的標準。對於野釣行為,我們也向上級申請了執法權,預計下周起可以對野釣者進行釣具登記管理,也就是說暫時沒收。”焦科長表示,目前管理水庫的難度不僅僅是人手不足,更重要的是人們思想的轉變。
“如果人人都有主動保護水源地的意識,我想不用這麼費勁也能把水庫管理好。因為太河水庫長期以來的定位是防洪灌溉的水利設施,當時管理相對寬松,村民也不把保護水質當回事,遊泳、炸魚的都有。後來太河水庫成了水源地,但老百姓一時半會轉變不過思想來,還拿這裏當一個普通水庫,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作者:孫小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