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稱贊蘇州的面?
蘇式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澆頭,一碗只有湯和面的蘇式湯面一樣也是很好吃的,但是,有了澆頭,生活才豐富多彩。每種澆頭皆經過精心烹調,都是最地道的蘇幫風味。澆頭的風味決定了面的風格,若將不同的澆頭相搭配組合則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單在王稼句先生所撰的《姑蘇食話》中列出的澆頭品種,就有數十種之多。有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鹵鴨、壯雞、頭尾、三鮮、什錦、肚襠、甩水、卷菜、白湯蹄膀面、小羊面、鳳爪面、小肉、素澆等,此外,如面筋、素雞、火方、香菇、牛肉等,也都是面館中的常備澆頭。蘇州人還會根據時令來進行調整,比如入夏要吃黃魚面,入秋要吃鱸魚面,春天要吃鮮筍面,夏秋蝦鱔肥美時吃蝦鱔面、冬天吃蹄髈面等等。蘇州美食馳名中外,盛行於宋代的蘇式面,以匠心精髓、澆頭眾多、原湯秘製等特色,獲得「一個城市的記憶,只需一碗面」美譽。澆頭指佐面的菜肴,其種類豐富,幾乎就是蘇幫菜的菜譜;諸如朱鴻興的燜蹄、五芳齋的五香排骨、松鶴樓的鹵鴨、黃天源的爆鱔,據不完全統計,蘇式湯面的澆頭甚至多達數百種。2018年5月,經英國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官方人員認證,蘇式湯面獲得「世界上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面」稱號
北面南吃蘇州八大碗,湯汁澆頭賽過活神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