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腥餌,包括所謂的香腥、濃腥等餌料為什麼都是小鯽魚,這個現象是必然的,很多釣友用著一款所謂的廣譜餌料來釣魚,自然就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如下2點來詳細分析一下:

腥餌有哪些種類,組成成分是什麼?

腥餌為什麼更容易釣到小魚,很難釣到大魚呢?

要解決為什麼腥餌釣的都是小鯽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什麼是腥餌,腥餌其實種類繁多,只有認清原理,區分出不同成分帶來不同的效果後,才能有針對性的去使用它,因此:

從大類上分腥餌分為成分腥、腥味劑兩大種類,具體還要更詳細的分類。

小魚的覓食特性和水質肥瘦決定了魚類對腥餌的喜好程度,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小魚不是特指雜魚,而是小體型魚,包括小鯽魚。

腥餌有哪些種類,組成成分是什麼?魚類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一年四季都存在,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只不過因為季節不同、水質的肥瘦需求的量不同,而這裏所說的動物性蛋白對於釣魚人來說就是腥餌。腥餌的種類其實非常多,但常規釣魚人接觸的有:動物內臟、豆腥、藻腥、蟲腥、土腥等等。還包括人工合成的腥味劑餌料,這些組成了釣魚人常用的腥餌。

現在的問題在於,一說起向餌料裏加腥,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蝦粉、蠶蛹粉、紅蟲粉、或者各種餌料包裝上標以濃腥的餌料等等,往往忽略了一個前提,這些腥味劑為主的餌料適合當前魚情嗎?什麼是腥味劑餌料?所有聞起來味道特別腥的餌料,無論什麼品牌都會加入腥味劑,無非是程度和成分高級不高級的區別。

大家都去過菜市場吧,只要到了魚蝦區域就會聞到濃重的腥味,這是魚蝦一種蛋白質代謝物,氧化三甲胺、δ-氨基戊酸等的呈味表現,腥味餌料通過化學製劑仿香出來就是這個效果,但魚蝦是天然的,其實用鼻子去聞鮮魚和鮮蝦,本身並沒有那麼腥。包括凍鮮的赤尾青之類的蝦粉都沒有2、3元一袋的蝦粉腥,這就是天然的成分腥和化學腥味劑之間的區別。

腥餌為什麼更容易釣到小魚野釣水域多為清瘦水質(特殊肥水和汙染水或者夏季藻類造成的肥水另議),水瘦就一味這藻類、浮遊生物少,這種水質本身就會導致魚類對腥餌有偏好和更好的適口性。野在野外環境下小雜魚多,除非針對餐條等魚種,其他魚種的話建議要老實釣底。由於小雜魚是一大類魚種的總稱並不是特指餐條魚,所以可以說其是全水層的幹擾,使用餌料的思路關鍵是「底」,就是沈底性、底部誘魚、低調誘魚、底部留魚。如果釣浮自然就更容易釣到小魚。同時過小的魚鉤也會造成釣小鯽魚的現象,沒等到大鯽魚吃餌就被小魚搶走了,所以如果想釣大魚,在魚鉤的大小選擇上也要適宜。

從餌料本身來說,越小的魚越嗜腥,從水質來說,越瘦水魚也嗜腥。那麼用腥餌就釣不到大鯽魚或者大魚了嗎?錯,用腥餌一樣可以釣大鯽魚,只不過需要有選擇性的使用腥餌,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成分腥,這類餌料多數是天然材質通過化學的方法製成,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天然材料自身的有點,例如赤尾青、蝦肉、商品餌料裏的力作無雙、天下鯽、高質量的蝦粉等,這類腥餌既能滿足魚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同時又沒有腥味劑餌料的刺激,所以是針對大鯽魚和大魚很好的腥餌,而腥味劑類型餌料也不是一無是處,在小魚少,水質非常清瘦的情況下也是很有效果的,所以要甄別對待,而不是一說加腥就只加廉價的蝦粉。

關於最後的總結關於腥餌在釣魚人群中普遍存在以上的誤區,我見過太多的人一說加腥就拼命的加入藍鯽、蝦粉,而且還特別迷信某一種類型,比如紅蟲粉,就覺得紅蟲粉最好用,如果換成蝦粉就效果不行。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餌料過腥,小鯽魚可能會釣不少,大鯽魚寥寥無幾,還在抱怨說今天大鯽魚不開口,殊不知是腥餌用錯了。

因此想要釣大鯽魚,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水清來選擇不同的腥餌,腥餌本身沒有錯,錯再錯誤的時間用錯了餌料,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你,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關註吧,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我是釣魚人烏蘭,一個純粹的釣魚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