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碗」,也叫做「九鬥碗」,在四川各地的鄉村非常流行。

在四川農村,每家每戶凡是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等喜事,都要請一條龍的廚師班子來家幫忙,辦一頓豐盛的九大碗。邀請親朋好友來家,左鄰右舍前來祝賀,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主菜而得名。

     後來逐步發展演變為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為:一、幹盤菜;二、涼菜;三、炒菜;四、鑲碗; 五、墩子;六、豬蹄膀;七、燒白;八、雞;九、湯菜。

民間有首《九碗歌》:主人請我吃晌午,九碗擺得勝姑蘇。頭碗魚肝炒魚肚,二碗仔雞燉貝母。三碗鯉魚燕窩焯,四碗豬肉燜豆腐。五碗金鉤勾點醋。六碗金錢吊葫蘆。七碗墩墩有塊數。八碗肥肉火巴漉漉。九碗清湯把口漱,酒足飯飽一身酥。

    九大碗」沿襲至今,都成當地村民待客的標準食譜了,由此還湧現出了一批被呼為「廚子」的業余廚師。他們平時或務農種菜,或務工養家,但一個個的都善於做菜做飯。這些廚子往往都自備大蒸籠、大炒鍋、大砂罐,另外還要準備多達幾十桌的土陶杯盤碗碟,這當然是為滿足辦「九大碗」之需了。雖然鄉廚子們以前多未開過飯館,但卻以流動「辦席」為能事;雖然他們還不會城裏廚師的花色拼盤、整雞整魚脫骨、海鮮野味加工、幹料漲發等手藝,但卻有一套過硬本領。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