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的手竿釣法分浮雕和底釣,按說下雨應該影響不是太大,但一定會受些影響,因為鰱鱅一般吃餌都非常謹慎,從我們平時垂釣鰱鱅時的浮標語言就可以看出來,一般十三目的臺釣浮標我們通常把它調至8目以上,甚至標肩處,釣目為3目或2目左右,鰱鱅吃餌時最多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到兩目下頓信號,如果出現黑標或3目以上的下頓,說明都是個體較小的鰱鱅。且鰱鱅又屬於中上層魚種,所以下雨時,水面上的漣漪及雨滴敲打水面的聲音,都會對鰱鱅吃餌造成一定的影響。下面有兩種我平時垂釣鰱鱅的方法,僅做參考。
1、浮釣鰱鱅。
浮標調到標肩,釣四目以下任何釣目。垂釣水深為釣點水深的三分之二,如發現浮標上下左右晃動,但是不吃餌,說明鰱鱅在餌料深度的上方,應向上調整餌料深度,經過反復調整,根據吃餌情況,確定鰱鱅的真實泳層。垂釣鰱鱅的餌料味型其實不太講究,腥香酸臭均可,關鍵是餌料狀態。鰱鱅餌的霧化效果必須非常好,這是垂釣鰱鱅成敗的關鍵所在,一般浮釣鰱鱅的餌料應在入水兩分鐘內全部霧化完畢。同時應在餌料中添加至少一半的輕比重餌料,如純麩或膨化飼料粉末等,保證鰱鱅餌在水中霧化後產生橫向及向上漂浮的效果,以便形成柱狀霧化區。拋竿頻率保持一致,餌料大小保持均勻,浮標出現下頓信號後揚竿稱魚,溜魚時應張弛有度,是保證與魚獲的關鍵。
2、底釣鰱鱅
浮標調整至7到8目,釣目為2到3目,保證下餌到底,上餌懸空,這裏有一個小竅門,上下鉤距保證在3-4個鉤距,上鉤餌料霧化時產生的霧狀區域會將下餌掩蓋住,提高下餌的隱蔽性,同時方便鰱鱅吃餌。餌料霧化狀態同樣是底釣鰱鱅的關鍵所在,要保證從餌料入水至餌料到底30秒內,餌料全部霧化完成。子線長度在40厘米以上,延長餌料下落時間,專打截口,提高中魚率,餌料在下落過程中出現加速下沈、停頓、上頂等信號後及時刺魚。
3、線組配置
針對鰱鱅上鉤後沖勁大的特點,釣竿采用中硬或硬釣,便於控魚;釣鉤建議采用新關東無刺型,此鉤型刺魚準確率高,鉤條粗細適中,適合垂釣鰱鱅。釣線宜采用質地柔軟的碳素線,主線線徑不宜低於1.2,子線不宜低於1.0。浮標宜采用竹腳浮標,翻身快,便於打截口。
以上是本人在平時垂釣鰱鱅時的一點心得,失實之處,請各位釣友指正。謝謝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