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鯽鯉魚能夠無性復製?

我國有許多大小湖泊,那裏是淡水魚的養殖之地。在淡水魚中,鯽魚和鯉魚是常見的種類。鯽魚,個體小,但肉很鮮美。鯉魚,個體大,但肉不鮮美。

我國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采用鯽魚和鯉魚換核試驗,培育出了鯽鯉魚。鯽魚和鯉魚在分類上為不同的屬,難以進行雜交。即使雜交成功,也難以得到雜交後代,是無法培育出鯉魚和鯽魚的雜交品種的。他們把鯉魚胚胎細胞的核取出來,移植到去掉核的鯽魚成熟卵細胞細胞中去,又把鯽魚細胞的核移植到去掉核的鯉魚成熟卵細胞中去,結果得到既有鯉魚又有鯽魚遺傳特性的鯽鯉魚。這種拍簡山魚很有趣咐姿,它的嘴角有須(像鯉魚),而側線鱗片數和脊椎骨數與鯽魚一樣,鯉鯽魚不僅個體大、生長快,而且肉味鮮美,一般能長到500克。

復製鯽魚問世之後,引起了生物襲中學家的高度重視,因為這是魚類的第一個無性生殖個體(不經過雌雄細胞結合的有性過程),在理論和實際上都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培育魚類的優良品種,都是通過雙親的基因重組產生優良組合,再從有性雜交的後代中選育優良魚種。這過程往往需要十多年時間,而鯽魚的核移植成功,不僅縮短了育種時間,而且不需要開挖許多魚池。

鯽魚和鯉魚哪個刺多

鯉魚刺少,鯽魚刺多
鯉魚俗稱鯉子、鯉拐子。它的外形呈柳葉形,頭後部稍隆起,鱗片較大且色澤艷麗,嘴部有須,體色隨水域和品種不同有青黑、灰白、金黃等顏色。
鯽魚俗稱鯽瓜子、鯽拐子。侍洞它的體形扁寬,背部隆起明顯,鱗片較小,嘴部無須,刺多,肉嫩,味美。
據目前生物學家研究表明,魚刺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辨別魚的進化史,一個是捕食。因為一般魚身上的魚刺在數億年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個從少到多,又從多到少,最後消失的過程,也就是說進化的比較完整的魚,現在應該沒有魚刺,而我們平常吃的那些草魚、大頭魚、鱸魚身上都含有較多的魚刺,說明它們進化的很晚,現在仍停留在遙遠的古代。
而且從目前所有魚類的發展情況來看,那些魚刺較少的魚,攻擊力比較強,爆發力比較強,就像鯰魚,能夠瞬間張開血盆大口將獵物收縮進自己的嘴中消滅掉。而魚刺較多的魚,慧談銷像鯽魚,草魚,鯉前遊魚這些處於魚類食物鏈低端的魚,只能慢悠悠的吃草或者魚蝦來解決自己的飲食問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