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冀晉蒙三省交界處的興和縣作為北京向西進入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一站,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可以說是“攜手烏大張、融入京津冀”的重要載體和“橋頭堡”。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高起點謀篇布局,高標準精準發力,充分依托自身的區位與資源優勢,持續加強和完善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提升景區服務水平,深度整合旅遊資源,積極加強區域合作,全力擴大“生態興和 康養勝地”的品牌影響力。目前,農業、文化、旅遊、體育教育領域融合發展架構已基本成型,不斷創新發展的文旅新業態,將助力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依托交通區位優勢 打造特色品牌
東距北京240公裏,西距呼和浩特200公裏,南往山西省大同市150公裏,東南離張家口100公裏。境內鐵路高速公路縱橫交錯、暢通八方。從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乘坐高鐵到北京僅需1.5小時,成就了興和“近在北京”的地緣優勢。
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緊緊把握京津冀、烏大張、呼包鄂烏同城化區域合作發展機遇,立足冀晉蒙三省交界的地理區位優勢,借助鐵路、高速、國省幹道交通的便利,利用氣候涼爽、夏季不酷、空氣優良的氣候條件,充分發揮天然氧吧蘇木山、綠色養生察爾湖、星空草原澇利海的帶動作用,龍興陶瓷、石墨礦遺址、佑安寺等互動作用,黃花溝景區、察右後旗火山、烏蘭察布之夜、天鎮李二口長城、陽高縣九龍溫泉、大同市長城博物館、大同市交控聯動作用,深挖長城內外、民族融合、植樹造林等文旅資源,打造形成興和文旅品牌。
通過多方聯手合作 激發產業活力
2024年7月,長城腳下、媯水河畔。“約會最美冬奧城”津冀晉蒙百家旅行社延慶行開啟。
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的百家文旅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文旅合作大計。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作為東西部協作延慶區對口幫扶單位,在此次大會上對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秀美風光和特色旅遊產品進行了展示。
隨著地域品牌建設推進的力度不斷加大,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和周邊地區文旅活動交流合作日益廣泛和深入。
多年來,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不斷深化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藝術學院、北京聯合大學、中建院等相關部門專家的合作交流,深入對接自治區交通投資集團、自治區文旅投資集團的投資項目。
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文旅投公司繼續做好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延慶區在景區規劃、對外推薦、培訓方面的銜接工作,多方爭取上級各類資金項目、搭建投融資平臺,引進社會資金,不斷激發興和文旅融合發展新的活力。
深入挖掘本地資源 創新文旅業態
隨著氣溫不斷回升,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澇利海濕地迎來成群候鳥。
被稱為草原“阿那亞”的澇利海,仿佛遺落人間的天空之境,成為遊客觀賞星空的絕佳地點和露營愛好者的打卡之地。
隨著文旅融合向縱深推進,以智慧和創意重構旅遊場景、打造文旅產品,成為市場競逐的賽道。興和縣加快蘇木山、澇利海規劃提升和基礎項目建設,打造特色住宿體驗項目,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
內蒙古高速文化旅遊傳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興和文旅部門聯合打造的2025年蘇木山全季系列活動業已推出,“村歌嘹亮”2025內蒙古村歌大擂臺也將在蘇木山舉辦。蘇木山越野賽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察爾湖釣魚比賽吸引更多釣魚愛好者紛至沓來。在文旅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提升蘇木山科教園服務功能,借助“微短劇”、自媒體和官方媒體,讓蘇木山人工造林、自治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場教學點走進公眾視野,加快了爭創自治區生態教育基地、自治區科普示範基地的步伐。
目前,興和文旅投公司啟動了澇利海草原藝術計劃、咖啡廳+書屋,打造草原阿那亞,創建國家甲級民宿。完善景區標識、餐飲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宣傳好黃芪、陶瓷特色旅遊主題產品,強化運營前置,服務好現有專業運營團隊,引進十三邀等國內知名品牌團隊,培養本土團隊,全面提升景區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旅遊景區服務提質升級。
拓展 “文旅+”產業模式 滿足多元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指出: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要在拓展融合方式、豐富文旅業態,統籌優質資源、開發主題線路,活化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抓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典型示範四個方面發力。
為創新文化旅遊產品形態,滿足遊客的個性化、多樣性需求,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推出生態科普教育研學、避暑消夏森林康養、綠色養生休閑觀光等精品線路,形成“文旅+科技”“文旅+康養”“文旅+教育”等多元化業態發展模式。同時,興和縣蘇木山森林公園入選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場教學點,成為深化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載體,全面推動農文旅體融合發展,讓群眾在保護生態、發展旅遊中得實惠,提升“生態興和 康養勝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在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興和文旅”“蘇木山”“澇利海”等旅遊文化品牌。通過舉辦文化活動、推出文創產品等方式,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促進旅遊與文化、農業、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旅遊產品和業態,豐富遊客體驗,提高旅遊綜合效益,多維度精準發力,推動實現更高水平躍升,為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註入強勁動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