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長線釣大魚的版本很多,如江西的三尺車竿漂鉤放線釣草魚,上海的手竿橡皮筋縱放裝置,浙江的余線箍在竿梢上等等,雖然辦法老了一點,但實用性強,操作簡單。在拋竿出現之後,因魚線輪更容易操縱,釣大魚變得簡單了。但用炸彈鉤和串鉤的殺傷力太大,許多收費釣場對它進行封殺。於是磯竿崛起,懸墜釣法有了新拓展。

手竿放長線釣法的技術變革

    2003年11月,全國釣具企業俱樂部聯賽在上海舉行,幾位被看好的垂釣大師沒有一個在釣大魚上有所建樹。手竿釣魚光有遛大魚的本領不行,如果局限了釣位,又不能放線,跑魚就難以避免。由於規則許可傳統釣法用放線裝置,所以釣大魚的風光都落在持手竿橡皮筋釣組的上海釣手頭上。

    橡皮筋放線裝置出現在何時,已無從考證,但最早是由醫院的醫生利用輸液樹膠管製成的。它的原始狀態是這樣的:在釣線上端連接一根長80厘米左右的輸液管,然後將橡皮筋後面約70厘米長度用繩扣或代替物固定在釣竿上不使其下垂,但不能扣得太緊,要讓橡皮筋在繩扣中自由伸縮。橡皮筋留出的前段隨釣線自然下垂,遇大魚時既可以戧起釣竿,用這段橡皮筋緩解釣線受力,又能在魚外竄拔出竿上的橡皮筋,利用其彈性實施控魚和遛魚。經過數十年改進,現在的橡皮筋換成了實心橡膠產品,其於釣竿的結合也改成了專門設計的8字式導線環。

    浙江釣手的放長線裝置更簡單。找一個縱切面為T形的藥瓶用的小橡皮塞子或鹽水瓶的瓶塞,在其頂部平面上挖一個比竿尖直徑稍大一點的孔,使長度為齊竿線1~2倍的余線由孔中穿過,然後將余線一圈一圈的纏在竿尖上,再把瓶塞套進竿尖並箍住余線。它的作用是在一定拉力下,被箍住的余線會從瓶塞中徐徐泄出,缺點是孔徑配合不當,魚突然發力會把瓶塞拽掉,雖然魚不會跑掉,但釣線攪成一團,以後的操作就比較麻煩。

    這兩種放線裝置都可以移植到懸墜釣組,但礙於竿梢太沈,一般是不會用它來放長線的。在無線可放的情況下,“懸墜”放長線都采用失手繩,可是釣竿脫手而出,魚失去了控製,再長的失手繩也會面臨與魚拔河的危機。即使發力提竿把鉤刺深刺實了,那麽幾番收放之後,鉤尖的刺入角度變了,魚嘴上的傷口撕大了,魚還會跑掉。受橡皮筋啟示,將失手繩改為松緊帶之後情況才有了改善,但跟著出現了一個問題:在魚竄繩放,魚乏繩收的過程中,靠手感而不是釣竿得到的掙紮力度存在著很大誤差。能夠收回失手繩說明魚不大,或者乏力了———這是錯覺,錯在失手繩的感覺主要是魚體浮力和靜拉力,並因拖弋釣竿而低估了動拉力。魚竄線緊,只有釣線繃緊了才有動拉力的正確判斷,在收回失手繩時釣線一般處於松弛狀態,魚的乏力是暫時的,一旦重新豎起釣竿,釣線繃緊了魚又會瘋狂起來。猝不及防間來不及松開失手繩,魚就會拉斷子線。失手繩的作用是消耗魚的體力,有人以為有了失手繩就可以對付大魚了,殊不知失去釣竿就失去了控魚能力,失手繩保證的是竿而不是魚。

    磯竿本是海釣用具。由於海魚的掙紮力度和竄遊距離比淡水魚高出了許多倍,所以專門設計了重量輕、腰身挺直、竿梢纖細而富有彈性的磯竿。從外形看,磯竿是延長並作了瘦身處理的拋竿,但它又是增加了魚輪卡座和導線環的手竿,手感和調性都符合懸墜釣法的要求。面對手竿屢屢跑魚,失手繩不易控魚的難題,有人嘗試用磯竿配合懸墜釣法,中魚後利用其腰身挺直,在控遛魚中能結合魚輪收放釣線取得了成功。於是,不管是湖泊水庫,還是河川池塘,凡是有大魚的水域,磯竿風行,成了更新裝備,拓展釣技的最大亮點。

    拋鉤提竿是手竿模式,控魚遛魚是拋竿樣式,到目前為止許多人都是這樣認識它的。“讀者杯”侖山湖的比賽是如此,本刊不久前報道的常熟高誌明釣起17.5千克的草魚也是如此,在沒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教程時,我們對磯竿的認識是用自己習慣的操作方式去對待它。

磯竿怎麽操作?筆者有兩點感受,一是釣線不能固定,拋鉤時竿梢彎曲,釣線伸出導線環給操作帶來麻煩,側拋時風線與釣竿之間的角度小了,釣線會纏在導線環上;二是魚線輪太沈,頻繁揚竿受不了。改進辦法是:1.設定魚線輪泄力為3公斤,在風力不影響拋鉤時先擡頭檢查一下竿尖,避免線竿纏繞,特別是摘魚時竿放在地上,釣線松弛了再緊起來更要仔細檢查。2.拋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