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釣友在雙流舉行釣魚比賽


    資深釣友在雙流舉行釣魚比賽
    ●與釣魚相關的“硬件”市場已經達到數十億,還別說“軟件”市場
    ●買一套漁具花近2萬元,這是一次性投入,每年開車到外地遊釣兩三次要花2萬-3萬
    ●有不少資深發燒友,甚至把自己的豪車,改裝成釣魚車之路仍需理性。
    昨日,在四川海峽釣魚俱樂部的年度聚會上,平時在四川企業界叱咤風雲的高管、精英們竟推掉一切應酬、聚會,安心在雙流魚塘邊垂釣?更令人驚奇的是,據業內人士介紹,四川已有上百萬的釣魚愛好者,且釣魚市場產業已達到15億之巨。
    現場
    各路高手過招
    華西都市報記者昨日下午2點趕到比賽現場時,100多號“選手”早已坐在了魚塘邊,耐心等著魚兒上鉤的那一刻。陽光很燦爛,雖然不時有寒風吹來,但每個人的表情都非常專註。
    “他們很多人都是企業的老總或高管,有的身家已經超過億元,臥虎藏龍。”四川海峽釣魚俱樂部的會長,“黑武器”笑著說,此次年度聚會已經是第三次舉行。上、下午各一場比賽,最終將會以尾數、單尾重進行評獎,與此同時,也會對一年來對釣魚論壇做出較大貢獻的網友進行頒獎。
    雖然每個人都在專心比賽,但記者站在魚塘邊的20多分鐘內,只見到了一名選手興奮地將魚收入網中,更多的人不停在更換餌料。
    “釣魚是一半運氣一半技術,不過冬天冷一些,魚兒都不太好釣了。”一位選手笑著說,上午不少選手都有收獲,下午的成績都不太理想。
    下午3點40分,比賽結束。網友“秋釣”以單尾5斤4兩的成績獲得了單尾重冠軍,而“岷江釣客”以14尾魚獲得了尾數冠軍,還有5名選手因為尾數靠前也同樣拿了獎。
    市場
    產業鏈起碼數十億
    “你莫小看釣魚,這裏面的產業鏈大得嚇人。”“黑武器”說,四川起碼有上百萬的釣魚愛好者,漁具生產廠家、商家、農家樂、水庫承包公司、相關餐飲旅遊、戶外用品、攝影、騎遊都是這個產業鏈中的一環,都在通過釣友群體的激增而分一杯羹。
    資深釣友葉茂強進入圈子已經二三十年時間,他以自己的花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買一套不算太高端的漁具花近2萬元,這是一次性投入,每年開車到外地(如西藏沿線、滇桂黔)去遊釣兩三次,油費、餐旅費等等開支,一年下來要花2萬-3萬元。
    “我算裏面非常節約的,其他人一年在釣魚上花10萬元,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葉茂強說,據他估計,每年在釣魚上花上萬元的,四川有不下5萬人,按照一年平均花3萬元,這個市場就會達到15億元。“這15億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個估算,市場絕對還會有更大的潛力。”
    因為葉茂強所認識的釣友圈子裏,有不少資深發燒友,甚至買了上百萬的豪車,改裝成釣魚車;還有人把生意關了,全職加入釣魚圈子,也有人專門買了船,到處釣魚。
    在釣友“馬小魚”看來,成都周邊上千個大小魚塘和農家樂也都因此發了財。“我們把魚塘分了3類,練竿塘(釣起來的魚可以又扔回去的魚塘)、斤斤塘(釣起來的魚必須按斤秤回家的魚塘),其中練竿塘的環境較差,一般都是5元/人/天隨便釣。”“馬小魚”說,這樣的魚塘每年至少能賺5萬元,更別說賭塘、斤斤塘,“起碼幾十萬都沒問題。”
    機會
    釣魚商機有待開發
    在葉茂強看來,與釣魚相關的“硬件”市場已經達到數十億,還別說“軟件”市場,與釣魚相關的文化產品開發,小說、音像攝影作品、生活方式等等,都還有待開發。
    如今,葉茂強正在海峽釣魚四川論壇上連載《蘆溪河演義》,內容主要是他和另外10多位釣友,對蘆溪河進行實地調查采訪後寫的第一部“小說”。
    《蘆溪河演義》以一只誕生在寶獅湖中的魚——尼莫作為主角,以擬人化的寫法,敘述它和兄弟姐妹想到達長江的夢想,通過描寫蘆溪河進入黃龍溪所經歷的磨礪,呼籲人們關註環境汙染。
    會長“黑武器”直言,以論壇作為根據地,很多釣友隨時在交流第一手資訊,互相取經,但他們還是建議報紙能夠推出釣魚專版,因為進入的門檻低,“讀者群會相當龐大的”。
    “不管使用的是10元還是10萬元的魚竿,大家從釣魚中得到的快樂都是一樣。”“馬小魚”感慨說,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魚兒什麼時候上鉤,也永遠不知道下一條魚會有多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