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時間不等於起飛時間在大多數旅客眼裏,機票上顯示的航班時間均被理解為飛機起 飛時間。“即便不說起飛時間,也應該是飛機開始滑行的時間吧。”趙先生這樣告訴記者,“我乘了這麽多次飛機,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是關艙門時間。”
  上周五晚上,趙先生乘坐國航航班從北京飛往上海。當所有旅客登機完畢,關閉手機系上安全帶,且聽到熟悉的“客艙關閉,滑梯預位”廣播聲時,趙先生以為飛機即將滑行正常起飛了。但是,等了10多分鐘後,飛機還是一動不動。他於是詢問空姐,“機票上顯示起飛時間是17點45分,為何現在還不起飛呢?”沒想到,空姐回答他,“機票上的時間不是航班起飛時間,是機艙關艙門時間。”
  對此,趙先生感到被“欺騙”了,其他旅客也紛紛表示“一直以為航班時間就是起飛時間”。昨天(17日),記者了解到,確實根據民航空發[1995]173號文件關於印發《航班正常統計管理規定》的規定:班期時刻表公布的航班時間為開關艙門的時間,或稱為離站、到達時間。
  關了艙門不起飛算延誤嗎“那麽,只要準時關艙門,如果飛機不起飛也不算延誤嗎?”對於這規定,市民施小姐則表示疑問。上周二,她乘坐南航航班從上海到廣州,結果不僅在機場多等了1個小時,而且登機後又在飛機上等了1個半小時。“明明飛機無法按時起飛,為何需要旅客提早那麽多時間登機,讓旅客在飛機上等那麽多時間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他旅客同樣碰到類似情況,航班一旦遭遇延誤,航空公司有時索性安排旅客早早登機,先關進機艙內進餐喝水看報紙,但是飛機就是不動。遇到這樣的情況,航空公司是不是就有理由說“準時關上艙門,航班就不算延誤呢?”對此,記者了解到,根據民航總局規定,飛機關閉艙門後,啟動發動機、離開停機坪、滑行到跑道還需一定時間,一般機場規定為15分鐘以內,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型機場為20分鐘或25分鐘以內。這就是說,飛機按機票上標明的時間關閉艙門,並在15分鐘、20分鐘或25分鐘內起飛,屬於正常起飛航班,也就意味著超過15分鐘或者25分鐘就算延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