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古怪的王安石
  史上不乏名人,可是北宋名人卻是紮堆的出,真是怪事。公元1054年,包拯任群牧司使,當時司馬光和王安石同為其手下的判官。一日,群牧司內牡丹花盛開,包黑子來了雅興,置酒邀司馬光、王安石二人賞花。包拯舉酒相勸,司馬光平素不喜歡飲酒,但礙於長官的面子,也就隨量喝一點。可是不管包拯怎麼勸,王安石就是不舉杯,終席一滴未沾唇。司馬光由此知其脾氣,比包拯還拗。
  王安石(1021-1086),宋神宗時任宰相,推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十月,56歲的王安石第二次罷相,退居江寧(又稱金陵,即南京)鐘山之白塘。王安石一生與江寧有緣,父親曾任江寧通判。王安石三度任職江寧府,是年亦以江寧通判閑居。第二年,王安石亦將此職辭去。王安石在白塘,悉心營建住宅,廣植花木。因為地處江寧府城東門至鐘山14裏的半道,故名之“半山園”。可見半山園的秀麗景色。元豐七年(1084)春,王安石得重病,病愈後上書神宗,要將半山園和附近的幾百畝田產舍予寺廟,宋神宗賜名“報寧禪寺”,並親書匾額,後人因言“半山寺”。元祐元年(1086)四月初六,66歲的王安石病亡,簡葬半山園。王安石文筆很刁,唐宋八大家之一。司馬光屢稱其能:“好讀書,能強記,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文思如泉,動筆如飛,初若不錯意,文成,觀者皆服其精妙。”
  王安石早年被矯情之譏,其人不修邊幅,身上就那身衣服,經常是幾個月不換,臉也不常洗。一次仁宗約幾個朝臣一同去後花園釣魚,別人都想起此樂趣來,獨王安石呆呆坐在一邊,將滿盤餌食吃個精光。仁宗由是不喜王安石,認為純粹在作秀,偶為誤食一二粒,常情事,哪能全盤都吃光了還不知道呢?因此,對王安石也沒多大重用。而王安石並不介意,照樣過他讀書發呆的日子。可是朝臣卻相當看好王安石這個“個股”,認為看漲的空間極大。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信說:“遠近之士,識與不識,鹹謂介甫不起則已,起則太平可令致,生民鹹被其澤矣!”期許相當高。歐陽修贊他“小王天下第一,堪比李白韓愈”。一次好友呂誨想彈劾王安石,司馬光還感到非常不理解,對呂誨加以勸阻。回家後想了半天,也沒想出王安石的不是來。 來源天津日報)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