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一個周日午後,家住莆田市區龍橋街道的黃老伯背起釣具,沿著綠樹成蔭的東圳路來到綬溪公園河道一側垂釣……
垂釣是黃老伯的一大愛好,退休後仍樂此不疲。他說,過去,想釣魚就得跑到秀嶼、湄洲島去;如今,市區內、家門口就有多處公園緊鄰的河流,水清、樹綠、空氣好,非常方便垂釣養生。
“莆田民生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真是一天一個樣。”黃老伯說,“如今城區就像一個大公園,生活得很舒適、很幸福。”
近年來,莆田以“保護壺山蘭水景觀,突出荔林水鄉特色,建設生態環保家園,打造濱海宜居城市”為目標,著力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繼2011年獲首批省級綠色城市後,最近又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據統計,截至去年底,莆田城市綠地率達37.89%,綠化覆蓋率達43.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5平方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點線面環相結合、功能齊全”的城市綠化體系和“水清、河暢、岸綠”的荔林水鄉特色。
“城市變美了,這是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的。”黃老伯指著身後的綬溪公園說,“這裏原來是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只有一條泥濘小路,後來被改建成鰻魚場,再後來因為開通了大道,路邊就建起酒家。去年附近的民房及酒家拆遷後,變成了公園。如今,有了這個綠色公園,搬到這裏居住的人就多起來了。”
說話間,黃老伯身邊又多了幾個釣友。信息來源:福建日報
垂釣是黃老伯的一大愛好,退休後仍樂此不疲。他說,過去,想釣魚就得跑到秀嶼、湄洲島去;如今,市區內、家門口就有多處公園緊鄰的河流,水清、樹綠、空氣好,非常方便垂釣養生。
“莆田民生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真是一天一個樣。”黃老伯說,“如今城區就像一個大公園,生活得很舒適、很幸福。”
近年來,莆田以“保護壺山蘭水景觀,突出荔林水鄉特色,建設生態環保家園,打造濱海宜居城市”為目標,著力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繼2011年獲首批省級綠色城市後,最近又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據統計,截至去年底,莆田城市綠地率達37.89%,綠化覆蓋率達43.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5平方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點線面環相結合、功能齊全”的城市綠化體系和“水清、河暢、岸綠”的荔林水鄉特色。
“城市變美了,這是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的。”黃老伯指著身後的綬溪公園說,“這裏原來是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只有一條泥濘小路,後來被改建成鰻魚場,再後來因為開通了大道,路邊就建起酒家。去年附近的民房及酒家拆遷後,變成了公園。如今,有了這個綠色公園,搬到這裏居住的人就多起來了。”
說話間,黃老伯身邊又多了幾個釣友。信息來源:福建日報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