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村組織部分市民前往珠海看望受傷的白海豚
昨日下午,羅村組織部分市民前往珠海看望受傷的白海豚。/廣佛都市網張洲攝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碧雲 通訊員楊東媚報道:“這大魚靚仔咗好多哇!”昨日,一抵達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曾參與救助中華白海豚的羅村村民楊炳洪便沖到暫養池邊,與保護區工作人員交流。
  知道白海豚怕噪音,他們故意壓低了講話分貝。“各項指標都不錯,體重比當初救上來時預計的更高,有400多斤重。”聽到助理研究員林文治博士的介紹,楊炳洪和慰問團成員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本月12日,中華白海豚“小白”從羅村河湧獲救。作為國內首條淡水河湧獲救的中華白海豚,它的身體狀況一直牽動著羅村人的心。昨日,在羅村街道辦事處主任劉宗陽的帶領下,一眾施救村民和部門工作人員赴珠海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慰問,了解“小白”最新情況並送上慰問金。
  看著“小白”在水池裏暢遊,時而搖頭擺尾,時而露出水面打開氣孔呼氣的可愛樣,另一位參與過救援工作的羅村村民冼根成顯得很興奮。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來珠海看“小白”了。15日,聽說“小白”體內的白細胞超標、情況不妙,他便自行驅車前來保護區探望。“相比那天還在治療池,今天海豚的狀態真是好太多了。”冼根成說。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加林說,“小白”的狀況正在好轉,進食量每天增加,現在每天能吃6.5公斤小魚。23日,“小白”將接受第四次體檢,根據其身體狀況製定新的治療方案。
  “這頭白海豚是雄性的,在羅村河湧獲救,羅村來訪就相當於來探望倒插門的兒子,來走親戚。”從劉宗陽手裏接過慰問金,陳加林表示,慰問金一定會用於救治白海豚。
  “當時羅村一位村領導曾對我說,"你們要什麼,我們給什麼",這讓我很感動。”陳加林說,此前曾有3頭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水域,但均未能成功救治。這次順利救治是一次集體協同的拯救行動,白海豚經歷了從河湧獲救、陸路運送和後期治療“三道坎”。成功既靠運氣,也靠多方協同,離不開佛山各級政府強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同時也反映出社會對海洋環境、野生動物和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