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磁湖岸邊多漁翁 5人獲"全國競釣大師"等級稱號 圖
  全國性標準釣場鳥瞰圖 時報資料圖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千多年前,張誌和的這首隱士垂釣、流連山水的《漁歌子》讓黃石名揚天下。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幾名釣魚高手又讓黃石蜚聲全國。今年1月9日,“全國競釣大師授牌儀式”在京舉行。中國釣魚運動協會授予首批36名頂級優秀釣魚運動員“全國競釣大師”等級稱號,來自黃石的鄧剛榮獲“一級競釣大師”,目前全國僅一人獲此殊榮;徐銀舟榮獲“二級競釣大師”;唐暉、黃傑、許瑋榮獲“三級競釣大師”。
  鑒於黃石山水資源及擁有眾多釣魚愛好者,去年9月,黃石市體育局牽頭,許瑋等人開始在磁湖邊打造全國性標準釣場。今年5月,該釣場將迎來“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
  中國“釣王”1分鐘釣4條魚
  在武漢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一棟大樓裏,武漢天元剛舟漁具有限責任公司並不顯眼。但在釣魚愛好者眼中,那裏卻如同一只“能量球”,讓所有的人都想親近,並向它看齊。因為該公司有4名“全國競釣大師”,鄧剛和徐銀舟是掌門人,唐暉、黃傑是職員。
  多年來,這支團隊在釣魚賽場上連續十次奪得全國釣魚錦標賽團體冠軍,單項成績不計其數。而鄧剛被譽為業界的傳奇。1971年出生的他,五六歲起常隨父親外出釣魚。1996年,自認為技藝嫻熟的鄧剛首次參加了一家漁具店組織的釣魚比賽,開始了競技釣生涯。
  1997年3月,鄧剛首次參加第三屆“釣王杯”釣鯽魚賽,獲得總分第三名。當年5月,他又參加第一屆全國“釣魚俱樂部杯”賽,獲團體和個人第一。9月獲得“松下通訊杯”釣鯽高手賽第六名。10月獲第三屆“釣王杯”決賽個人第八名。一年四戰四捷,這大大提高了他的信心和釣技水平。
  要問他的成績到底如何驚人,在上世紀90年代末首屆“老鬼”杯全國釣魚大獎賽上,鄧剛3小時釣起676尾鯽魚。算下來,平均每小時225尾(1分鐘約4尾),最高時速249尾。有心人在現場做了統計:揚竿291次,成功率77.4%,其中上雙魚33次;最快上魚速度7秒,最慢21秒一尾。
  2001年6月,第七屆“釣王杯·釣鯽高手賽”決賽有來自全國20個地區的133名高手參賽。經過兩天8場共12個小時的激烈角逐,鄧剛最終以總分19分的成績捧到“釣王”金杯。
  成為“釣王”後,技藝日臻成熟的鄧剛開始用釣竿“釣”出自己精彩的人生。2002年,他辭去美爾雅業務員的職務,在武漢成立了天元競技團俱樂部,這意味著他可以自己組隊參加全國比賽。2003年,鄧剛和個體戶徐銀舟合夥創辦了武漢天元漁具。8年過去,公司發展日趨壯大,銷售的魚餌、浮漂、魚竿、魚線等產品已走向全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