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著南沙海域存在“國產金槍” 南海近海漁業困局正在突破
  在國內吃到的金槍魚幾乎都是進口貨。這次在我國南沙也發現了大量‘國產金槍’,意義尤為深遠。
  ——廣東海洋大學專家
  本報湛江訊 (記者關家玉 通訊員胡墨、曾昭茂、曾令梅攝影報道)昨日,記者從廣東海洋大學獲悉,日前,致力於為南海金槍魚專業捕撈“探路導航”的廣東海洋大學,聯合廣西北海海洋漁業總公司再次在南沙海域捕獲了130余尾金槍魚。此舉表明,南沙海域存在“國產金槍”,南海近海漁業困局正在突破!
  南海金槍魚資源豐富
  “據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的金槍魚消費量約達50萬噸。而在此前,我國捕撈金槍魚的船只均是出國遠洋作業,在別國註冊公司進行銷售,因而在國內吃到的金槍魚幾乎都是進口貨。這次在我國南沙也發現了大量‘國產金槍’,意義尤為深遠。”廣東海洋大學專家介紹說,這表明,南海金槍魚資源也相當豐富。
  據介紹,廣東海洋大學與北海漁業總公司聯合開展的這次南沙群島海域金槍魚延繩釣探捕活動,從2月11日至4月4日止,為期近2個月。此次探捕,共下釣35次,捕獲金槍魚130余尾,當中以大眼金槍魚為主,包括部分黃鰭金槍魚,最大的一尾是大眼金槍魚,重達82公斤。
  據深圳市聯成遠洋漁業有限公司金槍魚專家鑒定,這批金槍魚肥壯味美,鮮貨的經濟價值極高。
  為長期開發找到魚源
  廣東海洋大學的探捕專家表示,考慮到釣鉤較少、單船作業信息不靈和改裝船船舷過高起釣不便等因素,未來規模化、規範化作業的捕獲量應當更多,這為南海近海漁業轉移捕撈壓力提供了途徑,為金槍魚的長期穩定開發找到了充足的魚源。
  此次在南沙西南海域發現了金槍魚大範圍的成魚及幼魚分布,確認了南沙海域為金槍魚的產卵和重要棲息地,可為金槍魚產業開發提供儲備資源。
  廣東海洋大學的專家表示,下一步,該校發揮多學科優勢,開展跨學科科研合作,研發金槍魚漁訊預報技術和金槍魚保鮮加工技術,探索金槍魚銷售網絡建設,為建立南海金槍魚捕撈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發揮龍頭作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