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船廠碼頭現死「怪魚」 專家確認為雜交鱘 圖
圖為死亡的雜交鱘。 陸濤 攝
 

  昨日25日上午9時30分,青山船廠港口與長江連通的運河碼頭盡頭漂著一條死“怪魚”,船廠幾名工人撈上來一看,酷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經專家確認,“怪魚”為雜交鱘。

  船廠工友們說,昨日上午,兩名碼頭工人發現運河盡頭靠岸邊的水面漂著一條死魚,起初以為是條大青魚,兩人邊撈邊打趣:可以好好撮上一頓。

  可一撈上來傻了眼:這魚長得稀奇古怪,從來沒見過呢,並且有了腐味。

  圍觀工友越來越多。不知是誰嚷了一句:這莫不是國家保護動物中華鱘喲

  一位有心工友用手機拍下照片,趕到辦公室上網查看中華鱘的圖片資料——噫,還真像哩
  “快快通知電視臺、報社……”不少工友們主動保護起現場。

  接到報料電話,記者隨即趕到現場,不少群眾正在圍觀。記者發現,這條已死亡的“怪魚”身長約1.2米,呈紡錘形,嘴部很尖,身上並無明顯外傷。走近這條魚,可以聞到陣陣腐爛的味道。

  據工友介紹,船廠港口有條500多米長運河,與江水相連。平常,入江處有船閘封閉。前段時間,水位較淺,港口拉起了船閘。“十有八九,這魚從江面沖進了運河碼頭。從拉閘時間看,死亡時間大概已有七八天。”

  昨日下午,記者會同電視臺的同行,先後走訪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兩位專家。專家根據記者提供的照片和攝像資料分析:從形體看,此魚不像是中華鱘。

  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王研究員告訴記者,首先可以肯定它屬鱘魚類,個頭這麼大,估計已進入成熟期。一般來講,中華鱘在長江宜昌段比較常見,根據其生活、繁殖習慣,中華鱘很少在長江武漢段停留。

  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王成友則一眼判斷:這是一種雜交鱘,估計是從某處人工飼養的網箱中跑出來的。死亡後從長江口漂入船廠港口區。

  他進一步解釋稱,從工業港周邊生態環境看,此處並無鱘類的生存食物來源,此魚多半是在長江上遊便已死亡。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