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什剎海邊的老街坊們舒活了筋骨、抖擻了精神,坐在岸邊的垂柳下,支起了魚竿。魚竿有長有短,釣上來的魚也有大有小。雖然釣魚不為了吃,但老街坊們還是想知道這魚能不能吃。
  昨天,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什剎海中的水屬於再生水(即“中水”),釣魚愛好者釣上來的魚基本上是水務局此前放養的魚苗長成,雖然經過篩選的魚能夠適應這種水質,但能不能食用還不確定。
  ■什剎海邊釣魚
  常見到大家夥
  昨天下午,什剎海邊上有點兒小風,吹得柳條來回擺動。前海的東西岸邊,各有幾位釣魚人。一位老者拿著長竿,魚竿架在西岸邊的漢白玉欄桿上。來往的遊客們不時地會停下腳步,好奇地問上幾句。老人並不答話,只關註著自己的魚漂兒。旁邊的小水桶裏只有水,還沒有魚。
  老人說,“今天剛來沒多一會兒,還沒什麼收獲。”不過他說,經常會有人在什剎海這片兒釣上來大魚。“前幾天,有人在金錠橋邊上釣上來一條37斤的大魚。”好些日子以前,還有人在後海那邊兒,釣上過40多斤的一只鱷魚龜。老人說,釣魚是為了玩兒,不為了吃。不過,要真是釣上來好幾斤的大魚,他肯定也想嘗嘗滋味。
  ■釣魚能不能吃
  這事兒不好說
  幾乎每個什剎海邊的釣魚人,都希望釣上來大魚,更希望晚飯能吃上自己釣的大魚。不過,他們並不清楚,什剎海裏面的魚能不能吃。什剎海邊的釣魚人大多都是附近的老居民,最遠也就是住在地安門附近。年復一年,他們都會來什剎海邊釣魚,彼此也就熟悉了。“幾百年的水了,裏面什麼沒有啊,想釣肯定有!”不過,對於這水裏的魚,他們想吃,但也不太敢吃。
  昨天,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湖中的水屬再生水,是從北護城河上遊經北海然後進入什剎海。通過水利部門的循環水工程,湖水可以實現再循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凈化水質。那麼河湖裏釣上來的魚能不能吃呢?這位負責人並未給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河湖裏的水多數已經不是天然水,而是由再生水代替。再生水即“中水”,是汙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使用、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非飲用水。
  ■每年補充魚苗
  需能適應水質
  既然是再生水,那麼什剎海裏的大魚都是哪兒來的呢?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每年水務局都會向河道中投放幾萬尾魚苗,主要是鰱魚、鯽魚等“大眾”魚,選擇放生這些魚種,也是經過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比較適合河湖的水質,還能改善水質。此外,汛前,水務局都會向下遊放水,會流失一部分魚,加上釣魚愛好者和個別人非法捕撈魚苗,為了維護河道生態系統,需要每年向河道中補充魚苗。
  對於一些好心人將買來的魚和龜放生,這位負責人說,目前沒有法規規定禁止放生,水務監察部門會依法行政,並不會阻止放生活動。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城市河道中的水主要是再生水,需要考慮魚對水質的適應性。“有的市民或者組織好心買來一大車魚,投放到河湖時,一部分魚已經是死魚,容易汙染水質。還有的魚並不適合河道的水質,很快就死掉了。”該負責人說,“有時接到舉報,說河面上漂浮著死魚。其實很多是因為放生不當,或者魚販將死魚倒入河中造成的。”
  ■線索提供/閆先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