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發現「水中大熊貓」 桃花水母 圖
王先生撈起的桃花水母(圖片由王先生提供)
桃花水母是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於2003年被列為我國瀕危物種。近日,合肥市的王先生在離家不遠的水塘裏,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生物。安徽農業大學的一名教授辨認後表示,王先生發現的確為桃花水母,不過近年來,合肥境內經常會發現桃花水母,這種瀕危物種已經變得不那麼稀奇。
市民: 釣魚時發現“桃花水母”
幾天前,家住濱湖康園小區的王先生與朋友一起,去方興大道與徽州大道交口處的一個水塘釣魚。垂釣時,一朵朵在水中浮動的小“桃花”吸引了王先生的註意。
“只有指甲蓋那麼大,一群大概有三四十只。一張一縮,上下浮動,在陽光的照射下十分漂亮。看起來很像水母。”王先生說,他一直以為水母只生活在海洋裏,“沒想到淡水中也有水母。”王先生感覺很好奇,於是當場撈了兩只帶回家,“上網查了一下,根據圖片比對,感覺很像是‘桃花水母’。”
據王先生介紹,網上的資料顯示,桃花水母是一類瀕臨絕跡、古老而珍稀的腔腸動物,已經至少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的生物之一。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很高,活體也很難製成標本。因此,其珍貴度可媲美大熊貓。“我一看可能是珍稀物種,怕養不活就趕緊放回去了。”王先生告訴記者,“感覺很幸運能見到它,因為是珍稀物種,希望有關部門能進行保護。”
探訪: 在水塘裏沒看到水母根據王先生提供的線索,7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他發現桃花水母的那個水塘。該水塘面積不大,水質清澈。只是,記者圍著水塘轉了一圈,也未能在水中找到水母形狀的生物。王先生表示,可能由於天氣原因,水母未浮上水面。“一般下雨天氣比較容易找到。”王先生隨後還將其拍攝的水母照片傳給記者。照片上,一只白色的水母被放置在一個盛水的鐵盆內,晶瑩剔透,形狀看起來確實像桃花。
記者就此咨詢了安徽農業大學水產系副主任鮑傳和副教授,請他辨認這種生物是否為桃花水母。看過照片後,鮑傳和表示,王先生發現的生物確為桃花水母,“一般在淡水中發現的水母,大都為桃花水母。”
專家: 桃花水母“並不罕見”
鮑傳和介紹,桃花水母是一種低等生物,對生活的水質有一定要求,“必須在汙染少,酸堿度適合的水中才能生存。”因其多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出現,並且形似桃花,所以在古代被稱為“桃花魚”,現稱為桃花水母。由於水溫適合,夏季是桃花水母繁殖的旺季,發現桃花水母也是很正常的事。同時,鮑傳和稱,桃花水母確實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但由於近年來,人們對它的關註度和保護度都在提高,在合肥地區發現桃花水母已經不是很稀罕的事情了。
“桃花水母在我國分布範圍很廣。我省的宣城、鳳陽、宿松等地均發現過桃花水母,在合肥境內也多次發現。這也說明,目前合肥市水質狀況很好。希望市民能自覺地減少對水質的汙染,以保護桃花水母的生存環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